引言:延安市以制度创新为引领,靶向突破发展瓶颈,民生优先彰显改革温度。2024年多项改革案例获省级以上表彰,GDP增长5.5%,在产业升级、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领域交出亮眼答卷,全面谱写老区振兴新篇章。
改革,是一场继往开来的深刻革命,是一条永不停歇的进取之路。
2024年,延安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聚焦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和延安市委“12345”年度工作,应承尽承落实上级改革部署,先行先试推动中省试点任务,因地制宜推进基层改革创新,各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
《延安市推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透明化制度化》《宜川县探索经济欠发达地区“融救助”机制创新》2项改革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之路的甘泉实践与探索》等5项改革案例入选2024年度陕西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这一项项改革,恰似朵朵绚丽的浪花,奔涌向前,汇聚成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大潮。
岁月不居,天道酬勤。改革创新引领着延安市经济社会快速高质量发展,2024年,延安市完成生产总值2383.36亿元,同比增长5.5%,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
勇立潮头,强化改革引领
改革犹如一艘巨轮,只有沿着正确的航向,方能行稳致远。延安市牢牢把握改革这一“关键一招”,积极谋划、精准发力,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延安宝塔——中国革命的精神标识。
制度创新层面,构建起“四梁八柱”式改革制度体系。延安市按照“应承尽承”的原则,精心研究制定《市委深改委2024年工作要点》,全面覆盖12个方面,精心谋划134项重点改革任务,同时布局3项重大自主改革与16 项“小切口”改革。聚焦改革进程中的重点难点,延安市制定《2024年深化改革行动方案》,集中优势力量,精准突破瓶颈。从经济发展的关键领域,到社会民生的细微之处,改革任务细致入微、环环相扣,展示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坚定决心与系统思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延安市紧扣中央《决定》和省委《实施意见》,突出深化“三个年”活动和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开放型经济、数字经济的主攻方向,统筹谋划全市改革任务,聚焦推进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延安“一六四”工作布局和“一园四区”发展定位,制定《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为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增光添彩的若干措施》和分工方案,谋划部署365项改革举措。
完善的制度体系是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延安市修订完善《深改委工作规则》《专项小组工作规则》《办公室工作细则》等制度,优化调整深改委专项小组,同时科学设置全面深化改革考核指标。这些制度举措犹如坚实基石,为改革任务的高位推动、高效落实提供了有力支撑,确保改革工作在规范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延安市将改革工作置于重要位置。市委常委会、深改委会议先后专题研究改革议题35 项,听取改革专项汇报17次,以高频次的会议部署,彰显对改革工作的持续关注与高度重视。同时制定《2024年市级领导牵头推进重大改革任务工作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身先士卒,带头领衔推进重大改革与重点任务落实,充分发挥“头雁效应”。
为确保改革任务有序推进,打造全链条闭环管理机制。延安市建立改革要点、创新、试点、领衔四本台账,实行项目化管理,定期调度工作情况,及时掌握改革动态。此外,还对各县(市、区)和专项小组改革任务推进情况进行专项督察,通过查漏补缺、抢抓进度,保障了各项改革任务圆满完成。
制度创新、机制突破、责任压实、督导闭环的协同发力,使延安市改革呈现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鲜明特征。从顶层设计的立柱架梁,到基层探索的积厚成势,这座红色城市正以制度创新的“四两”拨动改革攻坚的“千斤”,在新时代改革长卷上书写着“敢为天下先”的实践篇章。
靶向发力,增强改革动能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征途上,延安市以“靶向发力”的战术思维,将改革触角精准嵌入发展命脉。这座光荣之城正通过产业升级、国企转型、开放突破等系统性变革,在传统产业转型与新兴产业培育的交织地带,走出一条动能转换的突围之路。
面对市属国企“小散弱”的积弊,延安市以“四个专项行动”重塑国有资本格局。整合资源组建数据集团与装备制造集团,推动市属国企营收达128.4亿元、同比增长9.2%,国有资本布局优化成效显著。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同步发力,“三整治四提升”专项行动催生4.33万户经营主体,281家“五上”企业形成新增量,15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1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层级跃升,填补了区域产业空白。
在县域经济的战场上,改革创新正在重构发展版图。延安市县域经济总量突破1900.8亿元,黄陵、志丹、吴起、宝塔四县(区)跻身西部百强,甘泉、安塞分获陕西省县域经济“突出贡献县”与“发展潜力县”称号。“五集五区”工业园区建设提速,县域工业集中区产值达1452.9亿元,安塞、甘泉工业园区晋升省级绿色园区,构建起产城融合新载体。
要素市场化改革的突破,则为创新引擎注入澎湃动力。创新公共资源交易模式,完成陕西省首个跨省域“1+N”分散评标项目,相关经验全省推广。“亩均论英雄”与“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盘活低效用地7宗;数字经济三年行动方案落地实施,延安云计算数据中心、“无锡·延安”智算中心建成投运,助力城市获评全国千兆城市;国家商品交易市场创新监管试点落地,秦创原(延安)创新驱动平台已经引入171家企业机构,能源装备中试线投产运营,延安大学概念验证中心与能源科技孵化器获省级认证,志丹、洛川分别建成天然气利用与苹果产业创新聚集区,全年科技成果转化达306项,科技型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增长31.4%和47.6%。
延安新区华为云计算中心。
营商环境优化形成制度性突破,水电气网联合报装等16项服务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陕企通平台推广居陕西省第三位,“五全”服务体系与宝塔区“互联网+”模式入选省级典型案例。周“解扣”、周“解难”机制破解企业痛点,获评工信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色案例。
开放型经济体制的构建,让城市发展空间豁然开朗。新区跨境电商产业园与盛世跨洋园区获行业认证,守山机械首次通过中欧班列向哈萨克斯坦出口石油装备,全市进出口总值增长21.1%。成立驻沪、京、深、蓉四地招商联络处,招引576个项目,实际使用外资336.9亿元、增速领跑全省,形成“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开放格局。这场覆盖国资、市场、科技、营商、乡村、开放六大领域的改革攻坚,正为革命老区注入绿色发展新动能。
乡村振兴领域,改革正在书写共同富裕的新篇章。58个行政村入选全省首批“千万工程”示范村名单,宜川县防返贫监测方案入选民政部政策创新交流名单,构建起低收入人口帮扶长效机制。
从国企重组的战略突围到市场主体的梯度培育,从要素配置的机制创新到开放体系的深度重构,延安正以“致广大而尽精微”的改革智慧,在黄土地上绘就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画卷。
以人为本,展现改革温度
在改革浪潮奔涌向前的征程中,延安市始终将“人”的维度作为改革坐标系的原点。从街头巷尾的纠纷调解到云端的智慧治理,从教育医疗的提质扩容到绿水青山的生态守护,这座城市的改革实践始终跳动着民生温度的脉搏,诠释着“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
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正被创新机制激活。宝塔区枣园街道的“三化联动”调解机制,让邻里纠纷化解不出社区,其开发的智慧调解平台实现90%以上矛盾线上分流,枣园派出所荣获全国“公安楷模”称号;吴起县庙沟镇的“移动说事车”穿梭于黄土沟壑间,将调解服务送到农家院落。“大数据+网格化+脚底板”治理模式,使群众来市访、赴省访、进京访同比分别下降16.2%、17.8%、33.4%。在宜川县云岩镇,以株代亩工作法将土地纠纷化解在苹果树下,该创新入选中央政法委教学案例,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实践。
文化传承与民生福祉在改革中同频共振。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的创建,使359处红色遗址实现数字化保护;《延安市宝塔山保护条例》的出台,让历史文脉守护有章可循。“延安故事会”宣讲团走进中宣部培训课堂,“宝塔山下唱民歌”群众文化活动深受老区群众欢迎,富县张家湾镇等4个乡镇通过建设文化广场、数字书屋等设施,构建起覆盖全域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成功创建省级示范乡镇。这种“顶天立地”的文化供给体系,既赓续着红色基因,又滋养着百姓精神家园。
延安市文旅局组织“宝塔山下唱民歌”品牌直播活动。
民生保障网在制度创新中越织越密。延安市深化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城镇新增就业1.65万人,获批实施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建成教育集团34个,黄龙县、宜川县通过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实地核查,延安大学实现博士学位授权零的突破;医疗领域“三医联动”改革成效显著,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让119所乡镇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合格及以上标准,《建立数据 分析机制 赋能医保医疗高效协同发展》入选国家医保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典型案例,群众“看病难”正在变为“看病易”。
宜川“融救助”工作现场。
生态治理的制度改革重塑着生存空间。延安市完成营造林165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12.9平方公里,黄陵县获批全国首批古树名木保护试点县;加快构建“六水同治”机制,国省市控断面水质优良率连续三年达到100%,延河入选全国第三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宝塔区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完成陕西省首单、全国交易量最大的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经验做法得到水利部充分肯定;坚持“气七条”管控措施,绿水、青山、蓝天成为圣地延安的靓丽名片。
延安市宝塔区山体沟道综合整治后的实景图。
从“移动说事车”开进山峁沟梁,到博士培养体系突破历史;从千年古树保护,到碳汇交易打开“两山”转化通道,延安改革始终遵循着“民有所呼、改有所应”的价值逻辑。
以“小切口” 彰显改革大作为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宏大叙事中,延安市以“解剖麻雀”的精准思维,将改革手术刀切入发展肌理最细微处。从国家试点的探路破冰到民生关切的创新突破,这座城市的改革实践正在证明:越是宏大的变革,越需要细微处的匠心独运。
延安市积极投身改革试点工作,主动争取各类试点机会,新争取到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等国家级试点9个,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省级试点7个。面对众多试点任务,精准聚焦“试验探索、复制推广、深化运用”三个关键环节,有条不紊地推进。富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等 13项试点已顺利完成,宝塔区红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等其他 28项试点也正按照时间进度有序开展。其中,富县在乱占耕地建房住宅类房屋专项整治试点工作中表现突出、成效显著,受到陕西省农村宅基地改革办通报表扬。宝塔区在红旅融合发展试点建设上积极探索,成功举办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建设现场会,“红旅融合、景城一体、主客共享”的宝塔路径入选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工作案例汇编,为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
今日南泥湾。
在推进重大改革方面,延安市聚焦重大民生问题,创新建立的服务群众周“解忧”机制,成为连接政府与群众的暖心桥梁。通过这一机制,及时研究解决重点交通路段拥堵等重大民生诉求和矛盾纠纷问题296项,有效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经验做法入选 2024年度陕西省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在医疗领域,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市人民医院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宜川、吴起、子长等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挂牌运行,推动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全市推广“融救助”机制,救助11.15万人次,发放救助金2.59亿元,这一改革举措切实解决了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其案例作为典型经验被 2024年度国务院综合督查通报。
子长市召开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推进会议。
延安市注重从细微处着手,一系列“小切口”改革,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大改变。发布全国首个新华·中国(延安)苹果产业发展指数、苹果价格指数,为苹果产业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和参考,“洛川苹果”“延安苹果”品牌价值分别位居全国水果类价值榜首和全国苹果类第二位,有力推动了苹果产业的品牌化、标准化发展。发布《侵害集体经济组织权益纠纷案件裁判观点》,为类型性案件的妥善高效办理提供了有力支持,提高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和效率。建立“住房公积金+不动产”互通共享机制,打破了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极大提升了群众办事的便利性,公积金数据治理经验做法入选住建部公积金数据质量提升经验做法清单。此外,全面推行新能源汽车停车优惠、老年人绿色就医、中小学校“警察叔叔信箱”等“小切口”改革,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入手,切实提升了群众的改革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黄河壶口瀑布。
改革浪潮激荡黄土高原的褶皱,延安市以制度创新的杠杆撬动发展格局之变。这座曾点亮中国革命曙光的城市,正以刀刃向内的改革锐气重塑发展基因——从国资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到市场主体的系统性培育,从要素配置的机制性突破到民生关切的制度性回应,每一处改革落子都在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当“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遇见“小切口”的创新突破,当红色基因融入现代治理的血脉,新时代的延安改革实践,正在这片热土全面启动转型升级的强劲引擎。
(供稿︱中共延安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