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诗道终南·心意长安”——西安市打造“唐诗之都”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蓝田县。采访团沿着唐代诗人王维的足迹,循其名篇《辋川集》的线索,先后探访滋水小学、白石滩、欹湖遗址、王维孟城坳故居等地,实地感受唐诗穿越千年的文化魅力与蓝田深厚的文化底蕴。
蓝田县作为唐诗文化重镇,积极梳理与本地相关的诗词遗产,已编撰完成《历代蓝田诗选析》,共收录唐诗113首,其中王维诗作达17首。同时,当地推出三条唐诗主题旅游线路,串联蔡文姬纪念馆、水陆庵、蓝关古道、辋川溶洞等景点,并创新推出“诗意辋川”特色菜品,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近年来,蓝田县致力于让王维文化遗产“活”起来。通过多次实地勘查,确定了王维墓、两处别业遗址以及“辋川二十景”原址,设立标识指示牌。组织编纂的《新修辋川志》已通过审核,预计年底出版,全书收录王维在辋川创作的诗歌74首。未来还将借助AR、手机小程序等技术,在遗址虚拟重现历史景观,打造“虚实融合”的沉浸式游览体验。
在蓝田县滋水小学,校长郭艳介绍了学校以唐诗文化为特色的教育实践。“通过环境润泽、课程融合与活动涵养,孩子们由衷地喜爱上唐诗。”学生们通过诵读、吟唱、舞蹈与舞台美术相结合,生动再现《辋川集》意境,展现唐诗的不朽魅力。学校还成立“王维诗社”,开展“班级飞花令”等文化活动,学生自主创编《王维在蓝田》《锦瑟》《春晓》等文艺节目,不少学生因此主动探访蓝田文化遗迹,在诗中获得情感共鸣与文化自信。
采访过程中,辋川地名的由来也得到了阐释:因其地势四山合围、中间平川,形如车辋,故得名“辋川”,在秦岭北麓诸峪中别具一格。蓝田县王维四吕文化研究会会长张效东在白石滩遗址现场解析了王维《白石滩》一诗的意境与地理特征,指出该地河流平缓、河谷宽阔、两岸有村,经多方考证确认为诗歌原址。
在欹湖遗址,采访团了解了这处唐代河成湖的沧桑变迁,体味王维诗中“空阔湖水广,青荧天色同”的往昔景致。而孟城坳故居遗址所在的官上村,被考证为王维初至辋川的居所,周边环境与诗句高度契合。
本次主题采访是西安市系统打造“唐诗之都”城市文化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深入蓝田探访王维遗迹与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挖掘了唐诗所承载的历史文脉与时代价值,展现出西安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旅融合方面的持续努力。
未来,蓝田县将依托西安市“唐诗之都”建设机遇,持续深化唐诗文化资源挖掘与文旅融合,着力打造王维文化朝圣地与唐诗山水体验地,为传承中华文脉、增强地域文化自信注入新动力。(李晓燕)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