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咸阳市各级各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勇猛发力,啃下了一批改革“硬骨头”,破解了一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的“新成果”,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改革成绩单。
时光镌刻奋斗足迹,历史翻开梦想新篇。
2024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
2024年以来,咸阳改革发展成果丰硕,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全面深化改革上勇猛发力,闯急流、过险滩、破藩篱,啃下了一批改革“硬骨头”,破解了一批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形成了一批制度创新的“新成果”,交出了一份厚重的改革成绩单。
新组建市医疗健康、物业管理集团,产投集团获评AAA主体信用评级,地方立法工作经验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推介,成功入选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武功县发展电子商务相关经验做法入选《世界互联网大会跨境电商实践案例集》,咸阳高新区“标准地”改革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长武县“三化”引领、“三联共治”模式和旬邑县非遗传承“四个三”机制2项改革案例入选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300名单,长武县的案例同时还获评中国改革县域30改革案例……一项项改革试点经验推广,一条条加快发展务实举措,一件件为民解忧暖心实事,恰似朵朵浪花,汇聚成咸阳市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大潮。
高位谋划,同题共答,精心描绘改革蓝图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勇立潮头,改革者胜。
锚定现代化,改革再深化。2024年以来,咸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陕西省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和咸阳市委工作要求,高站位谋划、高视野布局,精心安排部署全市改革工作,不断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先后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4次,传达学习中央和省委重要会议精神5次,听取重点领域改革工作汇报10次,研究审议重大改革事项12个;召开市委常委会、市委专题会、市政府常务会议40余次,审议改革文件60余个,听取改革工作汇报20余次。市级层面谋划实施全面深化改革重点任务317项,指导各县(区)因地制宜,同步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任务3000余项。高质量制定印发《中共咸阳市委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加快建设现代化“西部名市丝路名都”赋能增力的实施意见》,明确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举措359项,其中承接中省改革任务312项,占比达到86.9%,确保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精神在咸阳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改革要深化,机制必细化。咸阳市委深改委调整成立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民主法治领域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社会民生和安全治理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改革9个专项小组,分领域推动各项改革工作的实施。市委深改委成员既挂帅又出征,在改革大事上亲力亲为,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落实分管领域改革工作任务。市委改革办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常态化与各县市区和重点改革任务牵头部门、责任部门就任务落实情况进行深度对接,按照书面自查与实地督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督察,推动各项改革工作落地见效。同时,深入挖掘基层经验,总结提炼改革经验做法,积极宣传推介改革工作成效,2024年以来80余项改革模式被国家或省级相关部门作为典型经验做法宣传推广,在咸阳召开省级以上有关改革工作会议7次,谋改革抓改革促改革在咸阳大地蔚然成风。
咸阳市教育系统持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积极争取,先行先试,试点改革提质赋能
争试点就是争先机、抓试点就是抓发展。2024年以来,咸阳共争取到国家级、省级试点改革任务16项,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5个,通过试点不断探索新做法、新模式、新机制,为全面铺开蹚出新路子。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全面启动,《咸阳市实施创新驱动示范市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出台实施。国家产教融合城市试点持续深化,咸阳职院、陕工职院、陕西财院3个产教联合体获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陕工职院被认定为产教融合示范高校,并获批全日制公办本科,咸阳职院通过国家首轮“双高计划”验收。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成效明显,先后争取并投入中央预算内等各类资金656万元,经营面积1.7万亩,吸纳农村贫困群体用工量3万多个,带动项目区林农销售苗木创收100余万元。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稳妥实施,2024年挂牌出让土地4宗约43亩,出让年限30年。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加快推进,已通过认证绿色农产品基地6个、有机农产品基地4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基地3个。国家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实验区稳步推进,城区5所公办幼儿园保教费收费标准调整为240元/人/月,长武县中心园以上幼儿园编制达到“两教一保”,乡村园达到“三教轮保”。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建设成效显著,在全省首批实现全域公交化目标,X301彭长公路鸦儿沟大桥建设加快,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5A级标准。全省数字经济试点示范顺利启动,武功县西部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建设,三原县率先在全省推行“智慧耕保”时空大数据监管系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有序推进,泾阳县累计建成农村污水处理站20座,处理能力共2363吨/日,建成污水收集池6座,处理能力共240吨/日。先行试点的三原县10个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其他12个县市区115个镇(街道)清单编制工作已全面启动。
咸阳市人社局开展就业政策宣传。
攻坚克难,乘势而上,改革助力经济转型
担责抓实,靶向发力。咸阳紧盯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突出试点探索,不断破解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活力。
经济发展体制机制持续完善。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公平竞争审查,统一大市场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在全省率先颁布《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有需必应、无事不扰”25条措施,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等9项指标名列全省前茅。建立惠企政策发布通报制度,在“咸企通”等发布惠企政策607条。联合咸阳金融监管分局建立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协调投放贷款2559户24.75亿元。供应“标准地”45宗3384亩,85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市县两级同标准办理。咸阳高新区《企业变更登记“一件事”助力两地产业联动发展》入选第七届政务服务博览会创新优秀案例,《坚持惠民利企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政务公开效能助推高质量发展》等入选全省白皮书。
三原县高标准农田。
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加快建设。开展新一轮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咸阳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举办第三届“人才兴咸”大会,探索建立“一校一港一所一县一企”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新模式,咸兴武科创走廊加快推进,“301”科创特区实现县市区全覆盖,电子显示、中医药2个产业成功获批省级秦创原创新型产业聚集区,县级科技局全部单列(全省首个地级市)。2024年,科技成果转化企业落地数量突破百家,稳居全省前列,在全国创新能力排名中跃升至第104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一。
在秦创原科技成果转化先行区发展大会暨第三届“人才兴咸”大会上,西安交通大学和咸阳市人民政府签署西安交通大学创新港咸阳新区建设合作协议。
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加速。滚动实施西安—咸阳一体化十大示范性工程,彩虹二路高架桥建成通车,西兴高速改扩建工程加快建设,地铁11号线(咸阳段)纳入西安轨道交通规划,渭河南城城中村改造有序推进,互利共享、互促共进的发展格局加速形成。“两市一区”专项规划和毗邻区域详细规划有效衔接,高泾三组团协同发展规划通过评审。礼泉在西安高新区成立全省首家县域科创飞地。66所学校与西安名校结对合作,24家医疗机构纳入西安专科联盟建设,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实现同标,企业登记、税费缴纳等380项高频事项两市通办,咸阳一类客车(安装ETC)在西安绕城高速及机场高速公路的年费与西安同待遇,年费由600元降低至300元。
渭河穿过咸阳市区。
开发区管理体制进展较大。全面推行“党工委(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开发区县域全覆盖,在咸阳高新区高标准建成中国西部AI创新港,今年五一期间作为中国西部首个AI主题科普基地向全民开放,吸引游客上万人。咸阳高新区“标准地”改革入选工信部典型案例,三原高新区服务产业链经验做法入选中国开发区营商环境百佳案例。
咸阳高新AI创新港投入使用。
城乡融合发展步伐加快。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省政府批复。改造老旧小区177个、惠及3.1万户,建成雨污分流管网16.4公里,新建口袋公园7个。312国道乾县过境公路、344国道武功尼南公路建成通车。2024年全市城镇化率61.55%,增幅蝉联全省第一。乡村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新改建高标准农田40万亩,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达到6个、产业强镇达到7个,8条特色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1200亿元以上,农村居民收入增速位居全省第2。土地二轮到期延包工作有序开展,土地承包合同签订8728户,累计申报认定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117个,全市“路长制”覆盖率达100%。泾阳客货邮融合发展模式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典型案例。
咸阳渭河高新大桥。
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拓展。编制印发《咸阳市市属国有文化企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实施文旅“引客入咸”行动,开通“咸阳文旅号”地铁专列,袁家村入选省级旅游度假区,乾陵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秦时明月·梦回咸阳”文旅项目四登央视。
礼泉县袁家村街景。
民主法治改革梯次推进。各县市区100个镇均已实施人大代表票决制。《关于进一步巩固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的工作方案》《关于加强驻咸高校科研院所统战工作的意见》相继出台,大统战格局初步形成,相关工作受到中央统战部调研组肯定。市县两级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实现100%全覆盖。“党建引领、法融网格、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模式持续深化,高标准建成市网格化管理服务中心,率先在全省出台《婚恋家庭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指导意见(试行)》。全省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现场会在秦都召开,《长武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探索》在《改革内参》“地方探索”模块刊登宣传,相关经验做法被推广。
党建和纪检领域改革进一步深化。累计建立“小个专”党建指导站101个,县市区“组组”协同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机制更加健全完善。《咸阳“习语润咸”宣讲品牌:蹚出基层理论宣讲新路子》《打造“理响泾阳”宣传宣讲品牌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获评全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
综合施策 ,协同推进,改革红利持续释放
抓改革、促发展,归根结底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
市政府民生实事推进有力。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标全面完成,为11.8万名适龄妇女免费开展宫颈癌筛查,完成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894户、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2245户,农村改厕完成20591户,文化惠民演出1489场次,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14万人,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13个、公办幼儿园43所,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11所,市特殊教育中心、秦都城投时代小学等19所学校建成投用,旬邑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武功、长武成功创建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完成农村公路建设56.8公里,绿化美化农村公路277公里。
旬邑县太村镇工作人员向群众介绍医保知识。
市委深改委“小切口”改革推进扎实。把“高效办成一件事”作为优化政务服务和提升行政效能的重要抓手,企业信息变更、开办运输企业等31项“一件事”已在“陕西政务服务网(咸阳站)”上线运行,“秦务员”APP咸阳旗舰店已上线事项191项,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压减办理时限77%,“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95%,即办事项占比52%,网上可办事项占比91%。围绕地铁1号线三期运行,调整公交线路5条,整合公交线路1条,优化融合公交线路6条,实现公交与地铁、高铁、班线等客运枢纽有效衔接和高效换乘。深化综合医改,建成县级急诊急救中心11个、市县重点专科59个,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等便民措施,147项医检结果全市互认,新建养老服务中心25个。打通渭河南岸河堤路等13条“断头路”,主城区新增停车位4600个、充电桩1200个,完成“水暖炕”改造18.8万个,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可感可及。
县市区自主改革创新各具特色。秦都区探索创新“审管联动”新模式,畅通审批与监管衔接协同,累计完成审管信息推送156条;采取“灵活+稳定”“数智+人工”“多样+快捷”“精准+实效”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家门口”的零工市场,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就业需求。渭城区成立环大学科技创新产业带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产教融合、两链融合、产城融合”新格局;推行社区法律顾问“363”模式,打通基层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兴平市创新推行“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创新构建营商环境三级监测体系,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激发市场活力。武功县探索“党建引领+社会自治”移风易俗改革,打造县级移风易俗示范镇(街道)2个、示范村(社区)36个、示范农户100户。乾县依托县域医共体打造“心电一张网”,为危急重症患者第一时间开辟绿色通道,救治成功率超96.2%,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卫健委作为典型案例肯定推广。礼泉县实施“一地一专班、一地一策略”城镇闲置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模式,盘活低效用地8宗1048亩。泾阳县推行“以镇代村”集采药品模式,让群众不出村就可以买到常用的集采药品;在全市率先以“农财管理一体化系统”数字化管理综合服务平台推动村级财务“一键式”网上支付。三原县构筑“五大体系”,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创新形成食品安全核查处置“1886”工作模式。永寿县探索“森林+”产业多元融合新路径。彬州市整合建立一体化公共实训基地,有效解决实训场地不足、硬件设施落后、培训能力不强等问题;创新推行“企业开办”一张表单、企业“1+N套餐式”等改革服务,让企业注销更畅通。长武县探索实践“三联共治”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机制,以“五化”模式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集体访、越级访、重复访分别下降3.4%、15%、22.9%。旬邑县探索“四个三”模式,推动非遗赓续发展;创新推行二手房交易+水电气暖过户“一件事”办理。淳化县在工业园区设立“企业一站式服务中心”,61个事项实现帮办代办。
改革潮涌风帆劲,扬帆搏浪正当时。站在新起点,在党的二十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咸阳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铿锵,决心满满,斗志昂扬。
(供稿︱中共咸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