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改革

宝鸡:“破题”“破障”“破局”,以改革创新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09-09 16:17:1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引言:宝鸡市以改革“施工图”精准破解急难愁盼,全年统筹推进制度创新与民生改善双轮驱动:从惠企利民的政策包到切口精准的微改革,从急难问题的攻坚突破到发展效能的系统提升,改革势能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一组组破冰之举,既解当下之困,更蓄长远之势,为西府大地注入澎湃发展活力。

 

改革,是时代奏响的激昂强音,是推动发展的关键密钥,是一条永不停歇、不断进取的征程之路。

政务热线“11356”模式脱颖而出,荣获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1366”智慧医保监管模式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广泛推广;市县一体“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平台”实现“一键缴费”便捷模式;“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兜底解决撂荒地”经验获中央农办认可并推广;《宝鸡市打造“亩均论英雄”改革新模式推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成功入选陕西省2024年度全面深化改革优秀案例……

宝鸡城区风景。

2024年以来,宝鸡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中央和陕西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强化制度重塑,以数字赋能的思维加快模式创新,在深水区闯关夺隘,于关键处精准发力,持续将改革势能转化为发展红利,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凝心聚力,改革“路线图”指向清晰

方向明则思路清。

2024年以来,宝鸡市强化目标引领,制定年度改革工作要点,明确9大领域135项年度改革任务,召开市委深改委会议4次,听取重点改革事项汇报12项,研究审议改革方案13项,出台各类改革文件40多份,对全市236项改革任务作出详细安排,确保各项改革部署精准落地、责任落实。同时,紧跟省委工作部署,印发《党的二十大以来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督察评估反馈问题整改方案》,确保各项整改任务条目清晰、节点精准精确、责任可溯可查。多项改革工作得到省级领导批示肯定,16项改革案例在全省全国交流推广,56项中省改革试点推进有效。对标对表落实,制定印发全市贯彻落实实施意见及重要举措分工方案。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理性“审题”、精准“破题”、认真“答题”,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这场持续性大考中始终领跑。

发挥主体作用,凝聚改革合力。宝鸡市充分发挥全市各级改革主体作用,全面构建起书记负总责、领导分工抓落实、专班协同推进抓好改革任务的工作合力。确定了138项由市县领导领衔推进的重大改革事项。市委主要领导领衔推进全市新一轮机构改革工作,3个人口小县改革顺利通过评估验收,7个重点涉改部门和12个县区机构改革任务顺利完成。出台《全市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推动宝鸡高新区改革进入实质阶段。统筹专班协调推进,持续将“全力抓改革全面促开放”作为全市“十项重点任务”推进,市委分管领导牵头组织召开“全力抓改革全面促开放”专班工作调度会、改革事项专题研究会,跟进开展改革督察,探索了上下贯通、凝聚合力的工作机制,有效提升改革任务落实的实际效果。

宝鸡市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第二十七次会议。

紧扣百姓需求,破解机制障碍。宝鸡市把解决群众、经营主体反映强烈问题和实际需求作为改革重要突破口,在诸多重点领域推出一系列改革举措,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健全抓统筹、抓考核、抓督帮、抓成效的“全链条”改革推进五项机制。按照“一领域一改革特色、一县区一改革品牌、一部门一改革亮点”思路,举办全市改革创新成果交流会、改革创新项目“擂台赛”、改革创新工作推进会,全力服务地方发展。

坚持示范带动,提升创新动力。扎实推进承担的56项中省改革试点任务。医疗机构“两总”做法在全国综合医改试点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推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改革试点入选商务部典型案例;金台区“3456”婚俗改革试点得到省委主要领导批示肯定;蔡家坡经开区亩均改革试点经验全省推广;创新“三高三减”新模式,“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上线率、办件量位居全省前列。基层探索激发活力,紧盯42项自主改革和44项“小切口”改革事项清单,把人民群众的“需求清单”变为改革“任务清单”。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宝鸡始终方向明确步履坚毅。

重点突破,发展“活力源”不断激发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道路上,宝鸡市始终聚焦重点难点及“卡脖子”瓶颈,朝着难点上,向着深处改,形成多点突破、次第开花、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

经济活力是城市活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宝鸡市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融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新发展格局构建蹄疾步稳。

加速推进“工业强市”。推进工业强市“15513”工程,紧盯国资国企、优化营商环境、要素市场化等关键环节,出台一系列改革举措。出台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1+5+N”系列政策体系,实施“群长+链长”制推进产业链提升,钛产业规模跃升全球首位,工业母机入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连续四年跻身先进制造业“百强市”。

陕西大力神航空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万吨快速锻造机投用。

汉德车桥生产车间。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力实施新一轮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出台100项“放管服”改革举措,深化“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全市“标准地”供应面积2861.97亩,占工业用地供地的82%;营商环境“五零”体系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营商环境便利度连续四年位居全省第一。深入实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成为全省唯一有省级智能工厂的地级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走在西部前列。

蟠龙高新区的液态食品全产业链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

国企改革取得突破。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宝鸡市制定出台了持续完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1+10”政策体系,西凤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五大企业集团改革取得实质性突破。“以‘信易+’服务新模式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

陕汽集团商用车总装车间。

文旅融合成效显著。坚持以“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为着力点,文旅商体融合改革展现新形象。抢抓文旅商体融合发展新机遇,聚力打好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组合拳”,出台《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等一揽子政策,印发周文化系统研究阐释政策文件,宝鸡文旅产业特色不断彰显。深化全域旅游“八个一”行动,全面落实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18条措施。融媒体中心挂牌运行,国有文艺院团改革深入推进,下站遗址入选“2023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法门寺博物馆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深化非遗传承保护和活化利用改革,宝鸡被评为“全国高校非遗科研实践基地”“全国高校非遗科研实践最佳目的地”。举办第十三届宝鸡市文化旅游节、第四届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中国(宝鸡)国际羽毛球大师赛、宝鸡马拉松等“国字号”“省字号”体育赛事,“看中国·来宝鸡”城市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

2025宝鸡半程马拉松比赛现场。

生态建设全面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宝鸡市坚持以“生态之城”建设为着力点,大力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秦岭保护、全域治水、国土绿化、绿色低碳“五大行动”,深化全域治水行动,西北地区首个试点金陵河“幸福河湖”全面建成,凤县、太白县建成国家级水保示范县。持续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建立“推进、评价、反馈、提升”闭环工作机制,强化大气污染治理联防联控,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位居关中五市第一位。深化“百万亩绿色碳库”示范,眉县、麟游县低碳试点方案通过省级审批,眉县城区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项目成为全省唯一入选国家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全市万元GDP能耗下降6.9%。

宝鸡市渭河生态公园。摄影于浩

盯着问题去,对照问题改。宝鸡,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

奋桨撑篙,改革“深水区”持续攻坚

人才是新质生产力的创造者,扭住人才这个“牛鼻子”,要不断深化教育科技人才领域改革。

聚焦“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推进,科技创新领域实现新突破。着眼破解创新驱动力不够的难题,出台《宝鸡市鼓励科技研发平台改革的意见》《宝鸡科技教育校企研发协同办法》,倾力打造科技创新政策高地。推动秦创原“两链”融合示范区建设,打造宝鸡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全市培育拟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5户,11个县区设立了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新型传感器产业创新聚集区获批建设,连续三年获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000万元资金支持。

秦创原(宝鸡·渭滨)协同创新暨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路演。

与此同时,宝鸡市着眼破解产教深度融合不够的问题,出台《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赋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全力推动陕西机电学院、宝鸡铁路技师学院、宝鸡技师学院三所院校联合办学,搭建产教融合专属平台。着眼破解人才引进短板,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完善招引政策,兑现奖补资金1285万元,推行“用人单位+项目+人才”模式,引进各类人才500余人。探索“领军人才+项目研发+创新团队”模式,评选市级拔尖人才316名、产业工匠76名,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

聚焦完善“城乡融合”机制,农业农村改革取得新成效。着眼积极破解市强县弱的困境,不断完善县域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在县域主导产业上下功夫,深化“4321”县域经济发展思路,培育壮大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千阳矮砧苹果种植面积全国最大,眉县猕猴桃产量全省第一,陇县羊乳智能加工水平全国领先,凤县林麝存栏量全国第一,太白冰雪游享誉全国,扶风、岐山成为全省第二大汽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上下功夫,全面启动“千万工程”,制定形成“1+5+N”政策体系。把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有力抓手,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数量全省第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四项机制”初步形成;麟游县、凤县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试点有序推进。

眉县猕猴桃喜获丰收。

聚焦“扩大开放”平台,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形成新格局。积极实施融入“一带一路”立体互联互通网络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常态化开行中欧班列长安号等一系列打造开放“新高地”的改革举措。健全完善支持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出台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考核办法,市级财政列支2000万元支持发展。完善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域合作机制,有序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累计开展小分队外出招商240余次。加快推进蔡家坡经开区升级国家级经开区,扶风、陈仓、千阳、陇县等4个工业园区被认定为省级经开区。加快推进跨境电商发展,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建设2个海外仓,签订美国等12个国家的15个海外仓合作框架协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做法被商务部评为优秀实践案例予以推广。

宝鸡是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战略交汇点,宝鸡港作为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副中心常态化运行国际班列。

改革之花,芬芳满园。宝鸡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正在加速释放。

以人为本,改革“民生牌”诚意满满

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义;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动力。宝鸡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就业保障到“一老一幼”服务,从教育医疗到住房安居,以务实举措书写民生答卷。

聚焦就业之本,打造“宝鸡工匠”品牌。创新实施“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秦云就业”服务平台与职业技能提升、劳务品牌培育、就业服务提质三项工程协同发力。全年开展补贴性培训1.4万人次,培育“西岐名吃”等31个特色劳务品牌,建成零工市场14处,为543户重点企业解决用工4448人。在省级职业技能大赛斩获2金2铜,就业服务体系持续优化。

太白城市书房。

着眼“一老一幼”,构建全周期服务体系。打造“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成191个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形成步行可达的服务网络。创新“老幼共托”模式,同步推进托育服务能力建设和专业照护人才培养,建立覆盖全年龄段的民生保障机制。

渭滨区宝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

发力教育医疗,破解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教育综合改革,37个教育集团覆盖133所学校,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医疗领域实施“十大提升行动”,建成20个县域医共体,41家医疗机构实现40项检验全省互认,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服务。

宝鸡工会幼儿园。

夯实安居根基,托起百姓幸福生活。争取8.81亿元专项资金推进681个老旧小区改造,金台区改造经验获全国推广。创新住房公积金“商转公”非自筹模式,与10家银行合作发放贷款5000余万元,切实减轻群众购房负担。

太白县白云村。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改革攻坚合力。实施“五个四”基层党建工程,命名先进基层党组织667个,渭滨区“三管”模式入选全国典型案例。建立督纪联动机制,深化干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政法监督、政协协商等改革取得实效,营造谋改革、抓改革的浓厚氛围。

一项项改革举措,顺应民意、贴近民生;一个个改革成果,强了信心、聚了人心、暖了民心。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未来宝鸡,潜力无限。宝鸡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改革大旗、保持改革定力、扛起改革担当,聚焦重点发力、精准施策破题,披荆斩棘、扬帆远航,为创新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宝鸡实践推波助澜、汇智聚力。(部分图片由宝鸡日报社提供)

(供稿︱中共宝鸡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