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化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优势明显。唐诗是唐文化最杰出的代表,《山河诗长安》节目、《中国诗词大会》西安专场活动等对于在全球范围展示中国文明、彰显中华文明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作为唐代都城长安,西安是唐诗创作与传播的核心舞台,现存5万多首唐诗中,“长安”一词出现过1400余次。大明宫、大雁塔等遗址也为唐诗文化提供了独特的实物载体。
近期,西安研究制定《西安市打造唐诗文化品牌实施方案》,提出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够充分彰显中华文明的“唐诗之都”文化品牌。《实施方案》以“诗道终南 心意长安”为宣传口号,以地理坐标与文化意象的双重维度诠释西安作为“唐诗之都”的精神内核。《实施方案》安排了理论研究及发展规划工程、文化遗产保护提升工程、文商旅深度融合工程、品牌塑造重点项目、文化创意产业建设项目等5个方面、26项具体工作任务,突出唐诗搭台、旅游引路、经济唱戏的模式,推动“唐诗之都”之都建设。
西安将通过成立“唐诗文化研究院”、制定中长期建设规划、唐诗文化品牌理论研究项目、哲学社会科学重大现实问题研究项目、召开国际唐诗学暨唐诗文化品牌建设高端会议等5项任务,为“唐诗之都”文化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撑;通过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大明宫文化建设提升发展项目、深化与唐诗相关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做好唐诗现地文化遗迹保护标注工作等4项任务,加强唐诗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通过唐诗旅游线路建设开发、唐代诗人文化遗址提升项目、唐诗故里文旅体验板块项目、打造长安唐诗文化公园项目、丰富市民唐诗文化活动、推动唐诗文化演艺发展、打造“唐诗旅游目的地”等7项任务,推动文化品牌的资源转化利用;通过唐诗博物馆项目、提升打造唐诗特色文化街区、培育唐诗文化旅游IP、“唐诗与长安”主题文化进校园、“唐诗与长安”国际传播力项目、加强唐诗之都宣传推广、建设唐诗文化新标识等7个项目,多维度构建“唐诗之都”文化品牌;通过文旅产业数字化转型、数字赋能唐诗文化产业项目、打造唐诗文化集中承载地等3个项目,推动文化产业建设。
西安市文化旅游局将通过抓唐诗主题展示、抓唐诗项目带动、抓唐诗宣传营销、抓唐诗系列活动等,推动唐诗文化品牌在文化旅游行业落地转化。今年将依托李白、杜甫、王维、贾岛、王昌龄、高适等诗人足迹和名句,推出“曲江流饮辋川烟”朝圣之旅、“秋风生渭水”怀古之旅2条线路;继续推出“中秋诗会”、秦岭文化展演展示季活动,不断丰富唐诗文化品牌;紧密筹备首届“跟着唐诗去旅行—西安青少年文旅知识大奖赛”。
西安市文物局将以“诗地融合”为主线,系统推动文物保护、数字赋能与公共空间创新,真正让唐诗“活”在当下、融于城市。近期将在西安火车站核心区举办“唐诗里的长安”主题展示;逐步建立唐诗历史文化资源数据库;提取唐代美学元素设计统一的文化视觉标识并设置试点;推出“风雅长安——王维文化艺术数字沉浸展”。
长安区将围绕打造唐诗之都,精雕细琢唐诗文化项目,擘画文旅融合新地标;精妙编织唐诗文旅线路,塑造沉浸体验新场景;精心营造唐诗文化氛围,激发全民参与新热潮。在加速“诗圣里”建设、精研“人面桃花”开发、推出“唐诗之旅”精品线路、举办唐诗相关主题文旅推介与群众活动等方面持续发力,赓续大唐绝代风华。
曲江新区将依托优势资源深挖唐诗内涵,聚焦活化利用,打造系列IP演艺;聚焦场景串联,打造诗游曲江动线;聚焦文旅融合,打造多元消费场景。通过强化爱唐诗爱英语的“李小白”双语人物IP运营、推出“唐韵霓裳”城市观光车主题游线、推出“长安少年行”“千宫夜游”主题研学、打造大唐芙蓉园唐诗主题宴会等,着力推动唐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西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王辉表示,西安将笃定文化兴市战略,以唐诗为笔,以长安为纸,更好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打造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人文之都。(李洋)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