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声音

陕西: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5-09-05 14:35:05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今年以来,陕西省市场监管工作紧扣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工作主线,全面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改革向纵深发展。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营主体发展迸发新活力

陕西牢牢把握市场监管工作着力点,以营商环境之“优”,助力全省各类经营主体高质量发展。

支持经营主体发展更加精准,企业迁移登记、个转企“一件事”上线运行,“个转企”新增1465户,比2024年同期增长155%。推动电子营业执照在市场准入准营、纳税申报等高频领域应用,全省173万户经营主体申领电子营业执照,电子营业执照累计使用185万次。实施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培育帮扶,构建“生存型—成长型—发展型”三级梯度培育体系。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实有经营主体593万户,其中企业占比27.96%,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营主体发展指数全国排名第10。

助企纾困力度不断加大,成立陕西市场大数据研究院,探索“小个专”增信制度,发布“秦增信”融资增信模型,4万户个体工商户用信金额超17亿元。应用服务型执法办理案件2331件,减免罚款3708.5万元,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2052件。深入开展涉企乱收费专项治理行动,全省共检查涉企收费单位2220家,立案22起,退还企业多收费用388.33万元。

加快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出台重大政策措施会审和抽查等工作机制,发布省、市两级公平竞争审查举报受理方式,会同起草单位对191件重大政策措施开展公平竞争审查,修改调整46件、提出修改意见82条。成立“中国—中亚”竞争政策研究院,持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

信用监管质效更加明显,深化企业数据填报“一件事”“多报合一”改革,2024年度企业年报公示率达93.33%。动态调整并制定省级随机抽查事项491项,联合抽查事项69项,推动34项重点事项清单纳入跨部门综合监管事项暨“综合查一次”清单。全面实施信用风险分类,推进“通用+专业”分级分类监管。深化信用修复创新试点,全省修复经营异常名录企业4.93万户、修复行政处罚信息111件。

靶向突破质量瓶颈,质量强省建设迈出新步伐

陕西坚持质量筑基,充分发挥质量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作用,助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和未来产业培育。

聚焦“项目保障”,构建质量基础“一站式”服务体系。持续开展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提升行动,建成100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线下服务站点,服务企业11647家次,帮助企业节约成本4596.88万元。高标准、高质量建设“秦质享”质量基础信息服务线上平台,搭建起经营主体、技术机构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精准化质量技术服务桥梁。截至目前,平台已入驻服务机构1289家,引用标准33.58万条,上线服务方案3138个、典型案例829个。

聚焦“产业发展”,实施质量强企强链强县(区)行动。质量强企方面,“卓越质量三秦行”巡回培训覆盖2000余家企业,帮助700余家企业导入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推动724家企业建立首席质量官制度,引导196家企业导入《领军企业培育导则》,创新推出质量融资增信“白名单”机制。质量强链方面,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增材制造等13条产业链,“一链一策”推动产业链供应链质量联动提升。围绕低空装备、太阳能光伏、氢能、输变电装备、富硒等5条省级重点产业链,全面展开相关产业链标准体系研究。强力推进国家标准试验点“科创平台”建设,国家标准试验点增至7家。质量强县(区)方面,26个县级城市进入首批全国质量强县培育库。西安市雁塔区实现全区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各领域标准化全覆盖。宝鸡市眉县建成2个省级检测中心,猕猴桃花粉全项目检验检测资质填补了国内空白。延安市洛川县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全面推进洛川苹果产业强县。商洛市镇安县建成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31家技术机构入驻线上质量服务超市。

聚焦“底线安全”,筑牢质量安全屏障。扎实推进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建立产品质量监管快速响应机制,积极推动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一码贯通”质量追溯体系已覆盖352家企业、6127种产品,已赋码2万余批次产品。积极探索“制度建设+技术赋能+协同治理”三维联动模式,推进“查稽结合”向“查稽融合”转化,精准管控守牢药品安全底线。持续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风险管控,开展风险隐患大排查百日攻坚行动,出台风险分级分类、风险监测指导意见,全面应用智慧监管平台,纳管单位4.6万余家、纳管设备49万余台套。

持续推进行风建设,市场监管工作作风展现新风貌

陕西坚定不移转作风、树新风,以作风建设新成效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持之以恒促进干部本领能力提升,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及时举办学习教育读书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联合西北工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高校建立市场监管干部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干部教育培训近20期。强化“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梯队结构持续优化、人才规模不断壮大,截至2025年7月,我省市场监管系统有专家领军人才6人、专业技术人才3735人、综合执法人才1万余人。

持之以恒推动市场监管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坚决贯彻落实中、省纪委监委部署要求,紧扣殡葬、医保、居民水电气等多个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以超常规举措大力推进市场监管系统“4+3+1”项重点任务,累计立案2568起,退还违规收费1824万元,集中整治成效可感可及。

持之以恒推进市场监管行风建设,巩固优化教育引导、便民利民、队伍管理、排查治理、督导检查、常态宣传“行风建设六项机制”,建立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清单”。充分发挥“星级所”示范作用,引领基层“两化”建设对标赶超,持续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不断深化“行风建设大家谈”活动,广泛交流行风建设经验,深入研究工作方式创新,集智破解市场监管难题。发布行风满意度第三方评估报告,“以‘十要十不要’行为规范展现新风貌”“数字赋能优行风 复检异议惠民生”分别获评市场监管总局年度、季度行风助力营商环境优秀案例,行风建设向更深层次拓展、向更高层次迈进。(曹新宇)

责任编辑:杨羽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