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四大名酒”西凤酒的原产地,宝鸡市凤翔区自“十四五”以来,锚定“打造百亿西凤、培育千亿产业”核心目标,以高位统筹为引领、政策支持为保障、酒城建设为载体、产业链延伸为抓手、品牌塑造为突破,全方位推动凤香型白酒产业转型升级,交出了一份产业规模、品牌影响力、带动效应同步提升的亮眼答卷。
高位统筹构建发展新格局,为产业发展“定方向、强保障”。凤翔区深知白酒产业对区域经济的支柱作用,率先成立西凤酒城建设指挥部,由区委书记担任总指挥长,区政府区长、西凤集团董事长、柳林酒业集团董事长共同担任指挥长,构建起省、市、区上下贯通、政企协同的高效组织体系,确保产业发展规划落地见效。政策层面,该区出台《促进凤香型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每年从区财政划拨1000万元专项资金,为白酒企业提供数字化改造、人才引育等全方位支持,不仅建成白酒产业省市专家人才库,还引导西凤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数字工厂,推动生产环节智能化升级。土地要素保障上,凤翔区优先供应酒城项目建设土地,目前已完成第一批征迁任务,第二批征迁加速推进,累计完成土地预征3024.2亩、报批2555亩,按“标准地”模式供地1945.3亩,为产业发展筑牢空间根基。
酒城建设打造产业“主阵地”,重大项目“加速跑、见实效”。围绕“建强酒城、壮大产业”思路,凤翔区聚焦管网设施改造、工业设备更新、文旅融合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四大领域,谋划总投资409.93亿元的4大类75个重大项目,涵盖产业化、农文旅融合、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关键板块。其中,西凤酒10万吨优质基酒、柳林酒5万吨基酒、华山论剑1万吨基酒等4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总投资达255.6亿元,为产能提升提供核心支撑;凤香型白酒原粮本地化种植基地、凤香小镇等26个农文旅商体融合项目,总投资51.2亿元,推动产业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目前,西凤酒城规划核心区面积10.1平方公里,已建成区4.35平方公里,西凤酒万吨酒海库、柳林酒业一期等项目已投产达效,西凤酒7万吨制曲项目完成竣工验收,4万吨制酒2号车间即将投产,华山论剑包装中心基本建成,洛西路、三尧路开工建设,柳林污水处理厂主体封顶,酒城建设呈现“大干快上”的火热态势。
全链延伸激活产业“新动能”,构建“上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凤翔区高标准编制《西凤酒城建设规划》《西凤酒城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科学划分白酒生产区、品牌灌装区、印刷包装区等七大功能板块,为产业链布局画好“蓝图”。通过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成功引进白酒生产、酒体设计、包材制造、物流运输等配套企业24户,形成从原粮种植到产品销售的完整产业链。农业端,推广“高粱+大麦”轮茬种植模式,打造凤香型白酒专用粮食生产基地,目前已发展高粱种植3.5万亩、大麦2000亩,实现原粮本地化供应;文旅端,创新“白酒+文化+旅游”模式,打造全省首条工业文化旅游线路,推动西凤酒4A级、柳林酒3A级工业旅游景区创建,西凤酒工业旅游基地成功跻身“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品牌塑造擦亮“凤香名片”,推动“走出去、提价值”。依托西凤酒三千年无断代传承的历史文化底蕴,凤翔区引导酒企深耕高端市场,开发“红西凤”“柳林醉”等拳头产品,累计推动企业注册核心品牌商标46个。同时,高规格举办全省秦酒质量提升发展大会、白酒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组织企业参加酒博会、进博会、消博会等国内外知名展会,全方位展示凤香型白酒的独特魅力。如今,“西凤酒”品牌价值跃升至3336.83亿元,蝉联四届全国评酒会“国家名酒”称号,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红西凤”首次出口澳大利亚、跻身全球酒类产品第一方阵,产品远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一系列举措推动凤翔区白酒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白酒产业链营收从2022年的134.7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141.1亿元,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148亿元,西凤集团销售收入突破百亿大关;带动效应不断增强,全区白酒产业链主要企业达58户,其中生产企业18户、销售企业16户、配套企业24户,带动白酒生产、包装印刷、商贸物流等领域就业1.3万人,西凤酒城工业旅游全年实现综合收入42.3亿元;长远发展根基夯实,待西凤酒城全面建成后,基酒产能将从7万吨提升至20万吨,年均综合产值可达1000亿元、税收超100亿元,酒城人口将从1.5万人增至6万人,新增就业岗位2万个以上,凤香型白酒生产的智能化、自动化水平将实现全面跃升,为陕西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凤翔力量”。(李海妮)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