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宝鸡市人民政府举办“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凤翔专场发布会,中共宝鸡市凤翔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刘维军向媒体介绍了凤翔区“十四五”以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四五”以来,凤翔区紧扣“一二五五”总体思路,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实施“工业升级、项目带动、城乡协调、文旅融合、民生提质”五大战略,建设“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区、中国西凤酒城、科创生态新城、宝鸡空港新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一区四城”。

“十四五”规划指标完成情况良好
截至2024年底,凤翔区“十四五”规划20项发展指标中,已超额完成11项。其中,人均GDP达到78870元,超出目标62350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高于目标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73.26亿元、年均增长10.2%,均超过目标;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3亿元、年均增长19.3%,大幅高于目标6.13亿元、年均增长3%。此外,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7户,远超目标15户;进出口贸易总额达到4005万元,高于目标3158万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28%,超过目标53.25%;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为11.1∶38.5∶50.4,与目标10∶56∶34相比有明显变化;GDP能耗累计降低率达到12.4%,优于目标10%;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达到87%,超过目标85%;地表水水质年均值达到市考3类标准,完成目标。
预计至2025年底,GDP增速、旅游综合收入、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项指标可如期完成。
项目建设与招商引资成果丰硕
凤翔区坚持“一切工作项目化,动员一切抓项目”理念,区财政每年列支1000万元用于项目前期经费保障。近年来,谋划储备项目突破2000个,实施建设项目1100多个,建成投用项目800多个,完成投资400多亿元,争取中省市资金109亿元。累计招引项目800多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92个、5亿元以上项目19个、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实现到位资金650多亿元。

华山论剑酒庄、龙源光伏发电等7个项目荣获全市大项目奖,西凤酒4万吨制酒、柳林酒业智能化白酒生产基地等3个项目荣获全市大项目特别奖。2025年以来,以“五大类五十大”项目为牵引,总投资364.3亿元、年度投资72.9亿元的187个重点项目,开工161个,开工率86%。
工业强区战略成效显著
凤翔区坚持工业强区战略,围绕“白酒、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链条,打造“西凤酒城、长青化工、科创生态新城”三个工业园区。
西凤酒城建设加速推进,总投资397.6亿元、核心区面积10平方公里,白酒产业链上企业达到58户,2024年白酒产业营收达到148亿元。长青工业园化工园区集聚优势突显,入驻能源化工、精细化工企业43户,2024年能源化工产业营收达到63亿元,绿色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基本形成。科创生态新城集聚装备制造企业45户,2024年装备制造产业营收达到4.5亿元,高性能丝锥产品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全国首架吨级液氢电动垂直起降无人机在该区成功试飞。
2025年,凤翔区成立“五大产业专班”,出台《工业领域重点产业链建设图谱》,提前布局人工智能、临空经济等10个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谋划建设钛合金新材料产业园等“园中园”。
现代农业发展态势良好
凤翔区坚持苹果、高粱、红薯、大葱和劳务经济“4+1”特色产业发展路径。“凤翔苹果”年产量突破30万吨,品牌价值超过25亿元。种植高粱3.5万亩、红薯2.5万亩、大葱2万亩,成功创建红薯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虢王红薯”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长青大葱”秧盘育苗规模西北第一。

全区发展区镇村劳务合作社39个,年均收入突破15亿元。创新金融支农凤翔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160个,2024年实现收入1.2亿元、纯利润达到5000多万元。凤翔区还成功跻身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区,建成高标准农田46.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0%,粮食面积和总产量稳居全市第一。2025年,不断深化与北斗应用研究院合作,依托中国农业大学共建“智慧农业科技小院”,强化科技赋能。
文旅融合助推商贸旅游繁荣
凤翔区深度挖掘秦雍、凤酒、苏轼、民俗“四大文化”时代价值,实施了大秦雍城博物馆、六营非遗传承人之家、雍州夜市等标志性项目。东湖成功晋升国家4A级景区,雍城湖被认定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西凤工业游入列陕西大西线旅游矩阵,西凤酒酿酒遗址入选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凤翔木版年画获评全国首批“一县一品”特色文化艺术典型案例,凤翔泥塑园入选全省重点文化产业园区。

全区累计接待游客27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0亿元。“秦凤路西府风情”“西凤酒城白酒文化”两大核心商圈加速形成,东湖路、长青路、秦景北路3个商业区日益壮大。2025年,成立凤翔小吃产业协会,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5户,西凤酒入选首批中国消费名品,红西凤首次出口澳大利亚,橘子实业产品通过欧盟认证,贸易自营进出口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51%。
城乡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凤翔区大力实施城市风貌提升工程,47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建成投用,81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20.3公里雨污分流管网接续实施,秦凤路、东大街全面焕新提质。

在农村,完成86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成“庭前小园”示范户3280个,改建户厕3.3万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51%,垃圾集中清运率达到95%。长青镇荣获全国文明镇,田家庄镇荣获国家卫生镇,六营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紫荆村获评全国文明村。
交通方面,宝鸡(凤翔)机场全面开工,长青铁路Ш场建成运行,银昆高速、菏宝高速凤翔境内路网结构系统优化,关环高速、G244和G344改建等项目有序实施,西府大道等256公里县乡道路顺利改造,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区。生态环境方面,西北地区首个县区级黄河流域生态修复监管平台上线运行,空气质量连续五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小韦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完成营造林20余万亩,森林覆盖率从2020年的25.4%提高至26.1%。
民生提质成效显著
凤翔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85%以上财政支出用于民生,累计支出120亿元,年均增长7.9%,其中2024年支出29.4亿元,比2020年增加8亿元。
深入实施稳就业“十大行动”,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3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2.3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63万人次。累计投入7.3亿元,实施职教中心迁建等教育重点项目12个,优化整合中小学48所,普惠性幼儿园占比达到100%,高中招生率提升至77%。
医疗方面,全面推行“一次挂号管三天”医疗惠民服务,200多项医学检验结果全省互认共享,医共体实现镇村卫生机构全覆盖。养老托育方面,新增西城、东湖、东大街三个社区,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养老服务站7所,规范运行农村幸福院165所,建成普惠托育机构14所、提供托位1500多个。此外,还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补贴等各类救助资金4亿元,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全国交流。
回顾“十四五”,凤翔区发展优势更加凸显、创新动能更加强劲、经济实力更加雄厚、社会基础更加坚实。展望“十五五”,凤翔区将以文化建设为第一抓手,以产业链和供应链融合提升为核心路径,以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多措并举推动凤翔加快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为奋力推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的凤翔实践而不懈奋斗。(李海妮)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