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行“丝路秦声 千年回响”秦腔文化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西安在秦腔文化艺术传承创新、发展成就、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有关情况。
据悉,近三年来,西安累计开展惠民演出6000余场次,覆盖易俗大剧院、社区广场等场所。周至县“乡村戏曲大舞台”、长安区“群众秦腔擂台赛”等基层活动吸引超5000名戏迷登台,300万观众线上线下参与。
西安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程锐介绍,2023年起,西安增设秦腔院团改革发展补助资金,每年下达市级专项补助资金2550万元。2025年起将区县国有院团发展补助资金由550万元提高到900万元,惠民演出每场补助标准由7000元提高到平均每场1.5万元。在惠民演出方面,西安举办秦腔戏迷短视频大赛,秦腔视频短剧《火焰驹》开创戏曲竖屏短剧先河;推出3D电影版《三滴血》、秦腔虚拟数字推介官“秦筱雅”;组织区县开展“戏迷达人秀”“戏迷大赛”“秦腔戏迷擂台赛”,深受群众好评。其中,周至县乡村戏曲大舞台、长安区群众秦腔擂台赛,5000余名群众登台献艺,300余万观众线上线下多个渠道观看好评如潮。另外西安还将在易俗社街区、幸福林带广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的基础上继续增设10个左右惠民示范展演点,加快形成‘东南西北中 送戏到身边’的秦腔惠民新格局。
西安演艺集团副总经理、国家级非遗秦腔代表性传承人惠敏莉表示,在人才培养方面,西安演艺集团通过“委培班+百年剧社传承”模式,培养“00后”新生代演员,复排《三滴血》《双锦衣》等经典,并推出《昭君行》《司马迁》等创新剧目。易俗社、三意社积极探索“科技+文旅”融合。拍摄3D电影《三滴血》、4K数字电影《昭君行》,推出虚拟数字推介官“秦筱雅”;打造《易俗社·梨园夜》夜游项目,游客可体验戏服穿戴、脸谱绘制;通过直播、竖屏微短剧《火焰驹》等吸引年轻受众,易俗社抖音账号粉丝中30岁以下占比超50%,单场直播观看量破120万。
下一步,西安将全面落实《西安市秦腔艺术保护发展实施意见》,推出更多精品剧目,并计划在易俗社街区、幸福林带广场等地增设10个惠民展演点。市文联计划通过“秦腔选修课”“秦腔社团”进校园,培养青少年受众;西安演艺集团则将携《无字碑》开启全国巡演,推动秦腔“走出去”。(李晓燕)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