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鸡市 “十四五” 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渭滨专场中,陕西姜谭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孙宝祥就渭滨区工业转型升级成果作出详细介绍。作为工业大区,渭滨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市五分之一强,“十四五” 以来通过构建 “1+N” 工业园区体系、培育新兴产业集群,实现 2024 年工业总产值 455 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1% 的亮眼成绩。
创新“一区多园”模式 拓展全域协同发展空间
渭滨区以省级姜谭经开区为核心,高标准编制 “1+N” 一区多园发展规划,推动统一规划、管理、政策与建设。将高家镇、神农镇等 “小而散” 的镇村工业园及清姜、桥南等产业协作园纳入经开区范围,使经开区面积从 442 公顷扩展至 785 公顷,净增 78%。围绕传感器、微电子等新兴产业,实施西部传感器产业基地主园区项目,导入结构件加工、半导体器件等配套项目,先后落地 “一区多园” 项目 8 个,总投资 7.5 亿元,新增工业产值 12 亿元,形成合作共建、产业共育、利益共享的协同发展格局。
打造“一链多极”生态 崛起西部传感器产业高地
依托全市传感器产业主要承载地优势,渭滨区在姜谭经开区集约 400 亩土地建设传感器产业基地。目前西部传感器产业园满员入驻,电子新材料产业园建成投用,高端装备智造产业园开工建设,年内专业园区面积将突破 50 万平方米,构建起集创新研发、高端制造、集成应用、贸易集散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基地。通过产业链定向招商,签约引进传感器及配套企业 28 户,其中 9 户全面投产。中创精密建成西北地区最大智能温度传感器生产基地,麦克传感器启动国内最大流量计生产基地建设,聚瑞芯光电国际领先的光电子新材料产品试生产,大熊电子等 10 个项目即将投产。“敏感元件 - 芯片制造 - 封装测试 - 成套仪表” 的产业生态体系持续优化,全部建成后年产值将达 50 亿元,带动关联产业规模突破 100 亿元。
构建“一核多点”格局 推动数字经济规模质量双升
实施 “数字渭滨” 发展战略,数字基础设施迭代升级,累计建成城乡 5G 基站 723 座、千兆小区 95 家、千兆光端口 102 万个,发展千兆用户 8 万余户,总算力达 240p(flops)、总存储能力 18600tb,均居全市第一。投资 3 亿元打造的 6.5 万平方米数字经济产业园 “一核引领”,入驻企业 162 户,集聚从业人员近千人,营收从 33 亿元增长至 80 亿元,税收从 0.18 亿元跃升至 1.49 亿元,荣获 “陕西省科技企业孵化器”“首批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 等称号。同时拓展数字应用场景,建成生态环境保护综合监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城市安全产业园,持续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
汇聚“一群多策”合力 提升制造业高端化水平
渭滨区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制定生产订单和配套需求清单,支持链内企业互采互购,建成投产秦川机床高端智能齿轮装备等 24 个延链补链强链项目,本地配套率提升 5.1% 以上。推进优势产业智能化改造,建立 “智改数转网联” 企业培育库,完成技改项目 132 个、新增产能 96 亿元,打造智能工厂、车间及典型应用场景 9 个,培育专精特新企业 20 户、两化融合贯标企业 25 户、高新技术企业 91 户。秦川机床、烽火宏声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铁宝桥、宝石管业入选中国制造 500 强。通过企业服务专员制度、政银企对接会等举措,“科信贷” 帮助企业融资 3.9 亿元,累计争取各类奖补资金 3.2 亿元,为工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李海妮)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