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陕西柞水法院:攻坚“小标的” 护航大民生

发布时间:2025-08-21 09:19:07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法院聚焦涉民生、涉劳动报酬、涉小标的等案件,开展“陕亮执行•2025”专项执行行动工作部署要求,聚焦人民群众对执行工作新期待、新要求,防范化解风险,做实做优高质量执行工作,今年以来,柞水法院坚持常态化执行工作与开展执行专项行动相结合,按照省高院部署,持续开展“陕亮执行·2025”专项行动,结合执行案件特点,组成执行专项行动专班,制定《柞水法院陕亮执行•2025执行专项行动方案》,开展“涉5万元以下小标的案件”专项执行攻坚行动,以“小案件”为切入点,聚焦民生痛点,创新执行机制,跑出执行“加速度”,用“真金白银”兑现胜诉权益,让司法为民的承诺落地有声。截至7月31日,标的额在5万元以下的案件212件,已执结187件,执行到位金额2838293.82元,执行到位率82.95%。

铁腕惩戒筑防线,失信者无处遁形

面对部分被执行人规避执行、逃避义务的行为,柞水法院构建起“线上+线下”联动执行网络,打出惩戒“组合拳”。截至2025年7月,发布失信曝光台公告2期102人(其中企业法人18人),并通过法院官方微信、微博、抖音、等同步公开失信被执行人信息。限制高消费134人次。发布执行悬赏公告3期7人,发布预拘留公告1期19人,向公安机关移送拒执罪线索6案9人,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2案3人。一名被执行人在公安机关立案后主动来本院履行了全案义务。27人在列入失信名单后处处受阻受到压力,15人在列入限高后购买机票、办理银行贷款时被拒绝,主动联系办案人员以执行完毕或执行和解的方式主动履行了给付义务。司法的刚性让失信者寸步难行,更让公平正义的底线愈发坚实。

绿色通道加速度,民生案件优先办

涉民生案件往往关乎群众基本生活。为此,柞水法院开辟“绿色通道”,实现优先立案、优先办理、优先兑付。在农民工工资、抚养费、赡养费等案件执行中,法官提前研判案情,优先选择对被执行人影响较小的财产进行查封,并通过“执前化解”机制促成矛盾化解。柞水法院在执行王某某与李某抚养费纠纷时,依法拘传拒不支付的被执行人李某,经批评教育后,被执行人李某主动筹款履行;在陆某与陕西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装饰装修合同案件中,通过网络查控冻结账户,促使企业主动支付申请人赔偿款。绿色通道的畅通,既保障了胜诉权益,又兼顾了社会和谐,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有温度。

司法救助暖人心,困难群体有保障

司法温情不仅体现在执行力度上,更落实在对弱势群体的关怀中,让公平正义“触手可及”。江某,因遭受交通事故伤害而陷入生活困境,法院判决后,发现被告赔偿能力有限,柞水法院启动司法救助绿色通道,向上级法院申请司法救助金5万元,为她缓解就医压力和生活困难。再如代某、徐某2名农民工,因劳务合同纠纷陷入困境,柞水法院为其申请10000元司法救助金,帮助这两个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在专项行动中,柞水法院已为符合条件的涉民生案件5名申请人向上级法院争取救助金15万元,上级法院已批准给予救助。

典型案例彰显司法为民初心

执行干警“智斗”老赖,最终追回欠款,当事人送来锦旗致谢,专项行动开展以来,柞水执行干警已收当事人送来致谢的锦旗7面。这些案例生动诠释了“小标的”里的大民生——无论是奔波百里的执行足迹,还是高效便捷的调解程序,柞水法院干警始终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司法为民,不仅要有雷霆手段,更需春风化雨的柔情。未来,柞水法院将持续聚焦“小标的”案件,以更实举措破解执行难题,用速度传递公平,用温度抚慰民心,切实将司法裁判效力转化为群众“可感知、可触及”的公平正义,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霍国波)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