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声音

宝鸡金台区:实施“1239”行动 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发布时间:2025-08-15 09:12:4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8月14日,宝鸡市“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金台区专场召开。会上,宝鸡市金台区人民政府区长王润军展示了“十四五”期间金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这座承载着老宝鸡记忆与乡愁的城市主城区,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迈向新征程。

“十四五”期间,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八场硬仗”,积极落实宝鸡“一四五十”战略,全力推进高质量发展“1239”行动,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前。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和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5.83亿元。不仅成功跻身西部高质量发展百强区,还荣获生态文明、食品安全、教育均衡等多项国家级荣誉,发展成果令人瞩目。

工业产业:数智赋能,筑牢发展根基

金台区作为宝鸡工业的起源地,工业始终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区内汇聚了宝石机械、合力叉车、中车时代等91家规上工业企业,其中亿元以上大企业有6户。“十四五”期间,金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大力推进工业强区“15435”行动,聚焦油气钻采装备、叉车及轨道交通、区域特色食品、钛及新材料、数字经济、低空经济6大产业集群,构建起“一区多园”产业平台,即以蟠龙高新区为龙头,金河工业走廊、福临堡工业园、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区为有力支撑。

如今,蟠龙高新区专精特新企业聚集区年产值已达30亿元;金河工业走廊产值突破百亿,成功跻身省级示范工业集中区;福临堡工业园聚集了32户企业,年产值超50亿元。全国首家市级视觉超算中心在此落户,合力叉车入选工信部2024年制造业数字化典型案例,宝石机械12000米特深井自动化钻机入选央企十大“国之重器”。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71户,专精特新企业21户,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产业在数智赋能的推动下不断向新提质,焕发出新的活力。

项目招商:聚能攻坚,强化发展支撑

“十四五”以来,金台区始终秉持“项目为王”的理念,精心打造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服务链,完善“三色预警 + 红黑榜 + 晾晒比拼”机制,使得项目数量与投资体量逐年递增。期间,成功落地实施宝鸡数字大厦、宝蟠路改造提升等802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53.19亿元。新招引的白酒产业链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基地项目,仅用60天就建成投产,填补了宝鸡液态食品高端酿造装备领域的空白,创造了项目建设的新速度,成为金台区项目建设的一个典范。

在招商引资方面,金台区运用产业链思维进行布局,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地设立招商点,积极开展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招会引赛“三招三引”活动。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17个、10亿元大项目16个,17个项目荣获全市招商引资大项目奖。在服务保障上,建立“一榜一账四清单”制度,组建75个重大项目工作专班,推行“容缺受理+告知承诺+联合踏勘”模式,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小时,行政许可“全程网办”率达80.03%。“五心服务金心办”政务品牌获得国家商标认证,先进经验在全省推广,还成功创建省级信用建设示范区,为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高新区建设:强基互通,促进融合发展

金台区围绕蟠龙高新区科教、产业、生态“三城”定位,深入推进中心城区“北延”战略,大力加快产城融合,省级高新区建设成果斐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累计建成新区市政道路15条,总长度达52.42公里,打通4条“断头路”,“三横三纵”主干道路网全面贯通;宝鸡北绕城高速开工建设,宝蟠公路、蟠塔公路顺利竣工,实现了交通内外循环的一体化联通,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交通保障。

在产业布局上,蟠龙高新区龙源工业园已落户73个项目,形成了特色食品、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输配电装备制造四大产业集群,产值突破50亿元,擀面皮产业园更是受到14家中省媒体的关注与报道;输配电产业园1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投入使用,已有7户企业投产达效。在新兴产业发展方面,青网科创园成功引入12户数字经济企业,秦创原·西营科创园正在规划建设中,低空经济聚集区获批86平方公里空域,建成全省首家5G - A通感一体基站及首条商飞航线,已有11家相关企业落户,正全力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先行区。

科教板块也在持续壮大,新希望中学、方塘高级中学投入使用,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宝文理新校区等项目稳步推进,中北职业学院、区职教中心升级后投入使用;蟠龙国际酒店、壹号宴会中心等配套设施建成,进一步聚集了人气商气,为高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三产业:加速融合,增添发展活力

金台区聚焦中心城区“中强”战略,以商贸物流为支撑、文化旅游为引领,精心打造“一核两轴三带五片区”商业矩阵。“十四五”以来,唐潮·文化城、泰森乐街等商贸项目相继投入使用,全市首家万达广场盛大开业,第五大道、盛世广场、西府老街等夜间经济聚集区人气火爆。“相约宝山·品味金台”活动在上海大放异彩,“乐购金台”等促消费活动深受市民喜爱。累计培育限上商贸企业132户、外贸企业19户,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0.2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在全域旅游方面,积极推进“八个一”行动,连续两年成功举办银杏音乐节,西府老街、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成功晋级国家4A级景区,还有3家景区晋级3A级。金台区蝉联中国市辖区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区,第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成为金台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城乡面貌:一体推进,展现全新容颜

金台区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中心城区高质量发展行动和“千万工程”,城乡面貌得到显著提升。在城市更新方面,卧龙寺、宏文路等片区5400套安置房顺利交付,龙丰片区征迁工作成为全市样板;新福园片区、金陵河沿线等区域实现“颜值”与“品质”双提升;556个老旧小区完成改造,在2022年、2023年荣获全省老旧小区改造示范区称号,城市居住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交通优化上,团结大桥、钛谷大桥投入使用,金硖公路通车,48条“断头路”成功贯通,新增停车位1520个、环卫设施78座,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在乡村振兴方面,20个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入使用,蟠龙富民合作社成为省级百强社,7个村荣获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称号,红枫大道入选全省最美农村公路,永利村成为全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农村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在生态环境方面,渭河北坡修复、龙丰滩区治理等工程圆满完工,金陵河幸福河湖成为西北唯一的全国试点;省级垃圾分类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实现全覆盖;高标准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完成中省环保督察问题整改,2024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81天,较上年增加24天,在全市排名第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民生福祉:提标扩面,温暖百姓民心

金台区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的发展理念,民生投入从2021年的18.2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0.96亿元,占区级财政总支出的87.69%,每年都扎实办好“十件民生实事”。在教育方面,金陵湾幼儿园、轩苑第一小学等项目投入使用,新增学位12600个,成为全省集团化办学试点区,相关经验被《光明日报》报道,教育资源不断优化,教育质量逐步提升。

健康金台建设深入推进,市中医医院分院、市第三医院康养大楼投入使用,金台医院“五大中心”通过省级验收;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初评在全省排名第一,陈仓镇卫生院迁建投入使用,金陵老年养护院主体竣工,新建35个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农村幸福院、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全覆盖,新增医疗养老床位2773个,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婚俗改革“3456”经验在全国推广,金台区成为全省首个国家婚俗改革实验区、全国移风易俗试点区。在就业创业方面,建成全省唯一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年均新增城镇就业1.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4.56万人,“西秦大姐”入选全国劳务品牌典型案例,“宝鸡擀面皮师傅”成为省级品牌,民生福祉不断提升,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展望未来,王润军表示,金台区将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打好“八场硬仗”,在“加快建设副中心、全力打造先行区”的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争当全市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李海妮)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