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周至县凤泉社区活动中心的多功能厅内,陕西省新周强制隔离戒毒所“心舟”禁毒法治宣传队的民警们给社区群众带来了精彩的禁毒法治教育课,为社区筑起一道识毒防毒的坚固防线。
“大家平时买菜散步时,路边的绿植能认出几种?”活动一开场,民警的提问瞬间拉近了与居民们的距离。当几盆看似寻常的植物标本被端上台,现场的目光纷纷聚焦,“大家看,这株开着艳丽红花的就是罂粟,花瓣多为四片,别看花儿好看,它结出的圆形果实却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旁边这株叶子尖尖的、像手掌张开一样的是大麻,它的叶子、花穗一旦被提炼,会让人产生幻觉,长期食用能摧毁神经系统。”宣讲台前,法宣队民警手持仿真毒品原植物模型,细致讲解其特征、危害与种植的法律后果,警示大家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无论出于什么用途、无论数量多少,都涉嫌违法,千万别抱侥幸心理。为了让居民们看得真切、记得牢固,民警通过播放触目惊心的视频,讲解典型涉毒案例,揭露新型合成毒品的伪装术,告诫居民们:“不法分子专挑警惕性低的对象下手,尤其要提醒咱青少年和老人,遇到陌生人递来的零食、饮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别不好意思拒绝。”
互动交流环节成了最热闹的“法治小课堂”。“警察同志,我家孩子经常买花花绿绿的零食,咋辨别是不是毒品伪装的?”“我之前收到过陌生包裹,会不会是诈骗?”,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提问,法宣队民警们耐心解答,从“不买‘三无’产品、不碰颜色异常鲜艳的、远离气味刺鼻或特别甜腻”的防毒技巧,到“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的防范电信诈骗“三不一多”原则,民警用“拉家常”的方式告诉居民们,“其实禁毒和防骗道理相通,都得守好‘心理防线’,就像天热防中暑一样,遇事先‘降温’,停一停、想一想,这事儿合法不?对方为啥找我?有没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想清楚这三点,很多陷阱就能避开。”活动尾声,社区居民们纷纷表示,今天学到的识毒技巧、防范方法及时又实用,今后要提升防范意识,还要向家人朋友宣传拒毒防毒知识,让这堂禁毒课真正走进生活,共同筑牢社区禁毒防线。(张天乐、黄轩)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