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

陕西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多彩非遗进校园 文化传承育新人

发布时间:2025-08-01 11:22:38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榆林市绥德县素有“秧歌之乡”美誉,绥德师范附属小学结合校园阳光体育运动,经过动作编排、歌曲制作、聘请非遗传承人专业训练,将秧歌和体操进行有机融合,创新出独具陕北特色的校园“秧歌操”,广受同学们喜爱。在“双减”背景之下,陕西省绥德县高度重视非遗传承工作,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进课间等系列活动,精心培育校园非遗传承沃土,让非遗文化在少儿心田蓬勃生长。

非遗+欢乐大课间,奏响五育融合序曲

“双减”绝非课堂的“减法”,而是育人内涵的“加法”。绥德县紧盯大课间这一黄金时段,将非遗精髓融入学生每日律动,让文化传承成为校园生活的一部分。每天大课间活动,远竹中学校园里都会唱响激昂欢快的陕北民歌,学生们迅速有序来到操场,整齐跳起秧歌操。这可不是普通的课间操,而是远竹中学教师联合本地非遗传承人将传统秧歌的舞蹈动作与现代体操相结合,创设的既保留秧歌的民俗韵味,又兼具体操健身功能的秧歌操。“我们将秧歌里的十字步、扭腰、摆扇等经典动作进行简化和规范,设计成八个节拍的体操动作,配乐也选用了咱当地的陕北民歌乐曲,旋律优美,节奏明快,孩子们学起来特别带劲。”绥德县远竹中学校长马延峰说道。

行走的课堂,沉浸式体验非遗魅力

2025年是绥德县首个“非遗版”春节,县教体局首次组织非遗少儿秧歌队参加元宵节秧歌汇演,全面展示热情饱满的学子风采,吸引市民沿街观看,赢得阵阵喝彩。十来岁的孩子们穿着色彩斑斓的衣服,摇着红扇,晃着青伞,传承着陕北秧歌的经典步伐,“走、扭、摇、摆、跳”的动作充满了陕北秧歌的韵律与活力。少儿秧歌队大胆创新,选用了小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苹果香》,让传统秧歌与流行时尚相碰撞。

“近年来,绥德县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坚持校内与校外、课内与课外紧密结合,注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相结合。各学校通过多种形式让同学们感受非遗、体验非遗,走出校园的研学活动更是让学生近距离触摸非遗文化的肌理,激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保护意识,让传统文化在校园‘活’起来、‘火’起来、‘传’下去。”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黑耀飞说道。

文化传承新生态,非遗沃土滋养学生全面发展

在绥德校园里,非遗传承不再是口号或负担,它已成为同学们课间的舞步、体育课的汗水、研学路上的惊叹。当秧歌的红绸在校园翻飞如旗帜,武术的呼喝声在操场回荡如号角,孩子们在非遗馆触摸历史时眼中闪烁求知光芒,看到的不仅是古老技艺的延续,更是文化自信的幼苗在新时代沃土中蓬勃生长。绥德县非遗教育实践构建起文化传承与五育并举的共生新生态,把优秀非遗文化全方位融入学校教育各环节,打造“一校一品”,积极有效开展传承工作,结合“双减”政策,以传承中华文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校本文化体系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营造校园内人人知、人人爱、人人学非遗的良好氛围。(榆林市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