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生源逐年减少、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生源大量流失……这些问题是摆在绥德教育人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在绥德县委、县政府的谋划支持下,一场以“大教研、体教融合、小校改革”为核心的教育变革正在悄然推进。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该县立足县域实际,聚焦课堂提质、体质增强、城乡均衡三大痛点,通过系统性创新与特色化实践,构建起“三位一体”的教育发展新格局,为革命老区教育振兴提供了生动的绥德实践。
2024年9月以来,绥德县以“大教研”破题,通过构建“跨域联动+名师引领+机制保障”的教研生态,全力打造“绥德好课堂”品牌。今年春季开学后,绥德县承办了榆林市跨区域教研活动,联合西安雁塔区、靖边县等教育力量,开展初中语文、英语等5个学科专场,通过“单元整体教学阐述+课例展示+圆桌研讨”模式,推动新课标落地。同时,以张家砭镇中心小学为枢纽,组建城乡磨课共同体,省级教学能手与乡村教师结对,通过“切片式课例分析”破解大单元教学、跨学科实践等难题,如语文学科融合道法、音乐开展“文化宣讲员”活动,数学学科运用流程图实现“思维可视化”。
通过体育赛事和社团活动,搭建“新苗”竞技舞台,选拔体育方面的好苗子,组建篮球、跳绳等20余个校队,通过校队联赛活动,充分点燃学生的运动激情,近三年向省市输送运动员百余名,举重项目蝉联市锦标赛三连冠。
截至目前,已选派20余名优秀教练员、20余个体育项目走进城区各中小学校园;绥德城区中小学开设426个特色社团,涵盖艺术、体育、科技等,丰富“第二课堂”,倡导“一校一品”创未来,“一班一特色”放光芒,“一生多能”亮特色,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展现风采;今年秋季学期实现全县中小学体育社团和校队全覆盖,培育3~5个县域特色体育项目群。
创新办学模式,让教育充满“暖意”。绥德一小推出 “午餐躺睡式” 半寄宿模式,将闲置教室改造为餐厅、宿舍,为172名留守儿童提供食宿、作业辅导及心理关怀;满堂川镇中心小学试点“5+2全托管”模式,提供周末托管,设置学业辅导、非遗体验等课程。县教研室对这些小规模学校实行“周巡课、月评估”机制,还开发了“个性化教案库”,覆盖语文、数学等主科80%的课时内容,保证教学质量。
目前,绥德小规模学校学生流失率下降,家长跨区域送学现象增多,“午餐躺睡”“幸福教育”等模式成为摆脱农村教育困境的创新范例。“未来,绥德将继续深化三大改革,用心用情办群众满意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好课堂’中成长、在‘体教融合’中绽放、在‘小规模学校改革’中受益,为革命老区教育振兴书写更生动的答卷。”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局长黑耀飞说。(绥德县教育和体育局)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