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商洛市商州法院:以司法之力守护珍稀野生植物

发布时间:2025-07-31 09:14:2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将兰花的清雅风姿深深镌刻在人们心间。兰花以其高洁脱俗、幽然傲世的气质,令无数人为之倾心。然而,如今山野间的兰花,早已不再是胡适笔下那株可随意采撷的寻常花草,其珍稀价值已令人慨叹“高不可攀”。

商洛市全域位于秦岭腹地,其中商州区板桥镇两岔河村的某座山上,野生兰花常年生长。年过七旬的村民张某萌生了采挖兰花牟利的念头,便自行携带工具上山,挖取了24株野生兰花运至城区售卖。不料交易过程中被群众举报,公安机关随即查扣了这批兰花。经林业专家鉴定,其中8株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春兰,16株为同属国家二级保护的蕙兰。

案件移送至商洛市商州区人民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庭后,承办法官发现,案件事实清楚,但难点在于当地村民对野生兰花的保护意识薄弱——该村地处野生兰花的集中生长区,如何让群众真正认识到采挖行为的违法性,成为关键。为此,环资庭承办法官决定将庭审“搬”到案发地,通过现场审判让村民直观感受保护野生植物的重要性。

庭审当日,山脚下的小广场聚集了众多村民,林业部门工作人员、护林员、村干部及乡镇干部也受邀旁听。

“根据法律规定,采伐、毁坏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两株以上,即构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

“自2021年起,除兔耳兰外,所有野生兰花均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名录,非法采挖即属犯罪。”

……

“我只知道兰花受保护,不能乱挖,但没想到会触犯刑法。”张某在最后陈述时懊悔道。

这场庭审更像是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承办法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法律条文与现实案例相结合,使村民深刻理解了保护野生植物资源的紧迫性。

庭审结束后,一场“科普+普法”的双重课堂随即展开。

“许多村民无法辨别兰花品种,见兰就挖,导致野生资源遭受严重破坏。”林业专家指着图片讲解,“这是蕙兰,那是建兰,旁边的是墨兰……”

法官向村民进一步解释:“商州境内有1079种植物,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众多,野生兰花在各乡镇均有分布。今后若再随意采挖,必将面临法律严惩。”

“以前只觉得挖兰花不对,现在才知道是犯罪!”旁听的村民王大叔恍然大悟。这场特殊的庭审,让“保护野生植物”从口号变成了村民心中的红线。

朝阳初升,山风拂过。此次“巡回审判”不仅让法律条文走出纸面,更化作现实的指引。在法治的守护下,秦岭的盎然绿意必将生生不息。(程庭颖  兰芳清)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