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晨光里,暑气尚在酝酿,沙河子镇团结村的老树下已经摆好了简易的庭审桌,商洛商州法院沙河子法庭的干警们,带着卷宗、国徽来到这里,将一场充满温度的巡回审判“搬”到了村民家门口。
这是一起因“说媒”引起的纠纷,原告盼着早日成家,委托被告帮忙介绍对象。被告一口应下,却借着“给女方买东西”“打点人情”的由头,前前后后从原告手里拿了四万多元钱。然而五年时间过去了,婚事未成,钱款也迟迟未退还,原告无奈只好诉至法庭。送达过程中,法庭干警发现本案被告年事已高、住处又交通不便,便决定在他家门口巡回审理本案,让司法服务既有刚性力度,又有人性温度。
庭审在树荫下开始了,没有紧闭的门窗,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与原被告带着乡音的陈述声相互交织。被告红着眼圈说:“钱我认,是我没办成事,可我年纪大了,手头实在紧,而且办事过程中确实也花了点……”原告听着,觉得自己的钱可能追不回来了,情绪陡然激动,法官张瑞当即决定邀请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支书共同参与调解。在法官专业、公正的引导和老支书熟悉乡情的劝和下,经过几番耐心细致的沟通,双方的心结逐渐打开,情绪渐渐缓和。最终,被告表示愿意偿还这笔钱,双方当场达成调解协议并约定了具体还款期限。一场可能激化的纠纷,在“家门口”得到了圆满地解决。原告松了口气,被告也舒了眉,围观的村民们纷纷点头:“这样处理好,既讲法理,也顾人情。”
庭审结束后,法庭干警趁热打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向围观村民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纠纷防范指南等法治礼包。干警们结合案情,用村民听得懂的话讲解法律知识,还现场解答了“彩礼的退还规定”“借钱没欠条怎么办”等问题。“今天在家门口听了庭审、学了知识,心里亮堂多了!”“你们能来村里开庭,还讲这么多有用的,真是把心放到咱老百姓这儿了。”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满是称赞。
太阳升至头顶,警车缓缓驶离村庄,但法治的回响仍在乡间萦绕。这场巡回审判不仅化解了一桩个案,更让村民们亲眼见证了司法过程,真切感受到了“法、理、情”交融的调解智慧。未来,沙河子法庭的干警们,仍将带着这份司法为民的初心,把庭审“搬”到更多群众需要的地方,让法治的暖阳照进每一户寻常人家。(潘育)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