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镇安的秦岭山水间,一条条源于田间院坝的民意信息,正通过系统性机制跃升为影响决策的“金钥匙”:聚焦国歌规范普及的建议“直抵”全国政协,被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直击易地搬迁“房子不够住”“设施坏了修不起”痛点的社情民意信息,直通省委决策层,催生专项惠民政策出台……
2024年以来,镇安县政协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作为撬动民生改善、精准参政的核心支点,系统性构建起“制度赋能、渠道下沉、精准聚焦”的全链条工作机制,累计收集原汁原味民情370余篇,转化报送高质量信息190余篇,被全国政协采用1篇、省市政协采纳66篇,被省市县各级领导批示22篇,推动解决民生痛点难点67项,真正让民意成为驱动县域治理的“源头活水”。
制度赋能,构建高效运转的民意“中枢”
为确保基层“真声音”直达决策、惠民举措落地见效,镇安县政协着力构建了权责清晰、流程规范、导向明确的制度体系。一是健全责任体系,凝聚工作合力。将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摆在突出位置,作为精准履职、服务民生的重要抓手。建立了由主席会议牵头抓总、分管副主席协调推进、办公室统筹管理、专委会分工协作、信息中心具体承办的责任落实机制,为信息高效流转提供组织保障。二是完善运行机制,规范工作流程。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关键环节要求。实践中注重目标引领与质量优先,对委员、专委会等提出合理的年度信息报送参考目标,如委员每年至少反映1条有价值信息,引导聚焦重点、注重真实性与建设性,避免简单追求数量。将反映社情民意作为评价委员履职的重要内容,重在展现服务民生的贡献与价值,通过成果反馈、案例分享、肯定付出,营造鼓励建真言、献良策氛围,持续激发内生动力,让履职为民的价值感更加充盈。三是严格审核把关,提升信息价值。建立“信息员精编→办公室初审→秘书长复审→分管主席核→主席签发”五级审核机制,严把信息政治关、质量关、实效关,确保反映情况准确、分析问题深入、提出建议可行。对重要信息辅以深度调研,力求建议更具操作性,推动“金点子”转化为“金钥匙”。
渠道深耕,织密感知末梢的民情“网络”
为确保民意收集广泛深入、灵敏高效,镇安县政协双管齐下,既拓展多元平台,也建强专业队伍。一是建强队伍,汇聚多元智慧。在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基础上,着力优化信息工作力量结构,构建“政协委员+特邀信息员+专委会+政协基层组织”的协同工作格局。组建一支由43名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熟悉县情民意的党政干部、专家学者、行业代表组成的“特邀信息员”队伍,作为信息工作的骨干力量,有效弥补政协视角局限,提升信息的专业深度和代表性。改变传统灌输式培训,举办社情民意信息工作培训会8期,注重邀请专家授课与开设“优秀信息员讲台”相结合,以“身边人讲身边事、同行教同行”的方式,分享选题方向、调研方法、撰写技巧和转化心得,提升信息工作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实战能力。二是阵地前移,延伸感知末梢。依托覆盖全县的委员工作室、乡镇(街道)政协联络组,特别是创新在高峰镇渔坪村、月河镇罗家营村农家小院等区域设立“社情民意信息收集点”,将信息收集平台直接建在群众身边,显著缩短信息传递链条,打通民意上传“最后一米”。三是创新方式,倾听原味民声。积极运用“板凳议事”、“大碗茶”等群众喜闻乐见、轻松开放的形式,组织委员和信息员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楼宇,与群众面对面“唠家常”、“听心声”,在拉近距离、营造轻松氛围中捕捉最真实、最鲜活的民意诉求。
精准聚焦,打造转化显效的参政“硬核”
镇安县政协始终坚持质量导向,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和民生福祉精准选题、深入调研、推动转化,确保信息“提得准、说得对、办得了”。一是聚焦“国之大者”“省之要者”,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秦岭生态保护等“国之大者”“省之要者”,精准选题、深入调研。报送的《加大数字科技赋能守护秦岭绿水青山》、《疏通易地搬迁后扶堵点提升脱贫人口幸福指数》、《以“秦岭云海”为钥 启陕南旅游新篇》等高质量信息,其中多篇被省市政协采用并获领导批示,为上级决策提供了重要基层参考。特别是《以标准发布为契机严肃国歌曲谱规范使用》信息被全国政协办公厅采用,体现了“小信息”的“大能量”。二是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民生痛点”,传递百姓呼声。坚持眼睛向下、脚步向下,聚焦群众身边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报送的《建立四个机制 破除野猪成灾》信息,直击群众农业生产痛点,有效推动了野生动物致害防控补偿机制的完善;《整治“天价彩礼”移风易俗势在必行》等建议,回应社会关切,促进了文明新风的倡导;《关于降低商洛市中心城区道路临时停车费用的建议》等,关注民生细节,推动“延长免费时间”“差别收费”等惠民措施落地。三是聚焦协商成果转化,释放履职综合效应。打通协商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要求各专委会在组织专题调研、常委会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等履职活动后,及时梳理提炼会议发言、调研报告中的核心观点和操作性建议,转化为高质量的社情民意信息。例如,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常委会会议成果提炼的《关于优化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经办流程的建议》,有力推动了相关流程的简化优化;针对“基层社会治理”专题调研形成的《理清公私关系 夯牢集体经济发展根基》等信息,促进了相关领域问题的重视与解决。
镇安县政协的实践表明,系统性构建社情民意信息“全链条生态”,是有效打通基层声音上传“堵点”、将政协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的关键路径。通过强化制度保障、拓展渠道建强队伍、聚焦价值转化,镇安县政协成功让来自秦岭院坝的“小信息”真正成为驱动民生改善、服务发展大局的“大力量”。(镇安县政协)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