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汉中略阳:科技大棚藏“智慧” 田间结出“致富果”

发布时间:2025-07-15 09:11:21 推广 来源:汉中日报

“嘀——温度28℃,湿度77%,正在启动喷雾系统。”走进略阳县兴州街道牌坊坝村设施蔬菜基地,25座银灰色温室大棚在青山环抱中整齐列队,宛如镶嵌在绿野间的“科技明珠”。

棚内,红彤彤的西红柿压弯枝丫,紫盈盈的茄子挂满藤蔓,鲜嫩欲滴的辣椒随风轻晃,农户们戴着草帽穿梭其中,熟练地将刚采摘的蔬菜分拣装箱,丰收的喜悦溢满田间地头。

两名就近务工的村民在温室茄子种植区,手持菜篮,穿梭于绿叶间采收茄子。(本文图片由汉中市略阳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这满眼的丰收,得从基地那座800平米的育苗棚说起。别看它不起眼,里头藏着让蔬菜“乖乖长”的秘密武器,物联网设备像不知疲倦的哨兵,24小时盯着温湿度、光照,传感器化身“顺风耳”,把棚里的情况实时传给控制中心,调通风、开喷淋,给幼苗们打造“恒温恒湿的小天堂”。

“以前种菜靠老经验,天旱了慌着浇水,天冷了急着盖膜,苗儿说死就死。”技术员蹲在育苗盘旁,指着嫩绿的菜苗笑得开怀,“现在全靠数据‘指挥’,每株苗都有‘私人定制’的生长计划,成活率噌地涨了40%,这苗儿壮得能掐出水!”

智能温室育苗区,整齐排列着育苗盘,嫩绿幼苗破土而出。

更新鲜的是棚里的“新住户”:羽衣甘蓝卷着蕾丝边的叶子,像给土地铺了层绿花边;红黄相间的观赏朝天椒串成小灯笼,近10个从山东寿光引进的特色蔬菜品种在此扎根。

“我们正对这些‘新成员’进行本地化培育和优化,通过本土化改良,让它们适应略阳水土,未来计划在全村推广种植,让‘稀罕菜’变成‘致富菜’。”负责人马莉芳介绍。

如今的大棚不光产菜,还成了城里人眼里的“宝藏打卡地”。每到周末,这儿就变身为热闹的“田园乐园”,游客们挎着竹篮体验采摘乐趣,品尝现摘现做的农家菜肴;亲子研学团穿梭在蔬菜长廊,“周末带孩子来采摘的游客特别多,新鲜蔬菜根本供不应求。”正在打包蔬菜的村民宁元坤笑着说。

产业红火,村民的腰包也越来越鼓。150亩流转土地让农户每年稳收租金,多个就业岗位摆在眼前,“以前扛着行李外出打工,一年到头见不着娃。现在天天在家门口挣钱,既能管娃又能学技术,这日子美得很!”正在分拣番茄的宁元坤把一串串色彩斑斓的番茄摆得整整齐齐,眼角的笑纹里都是满足。

马莉芳站在大棚边,望着远处正在平整的土地盘算着:“今年产量能超50吨,产值破500万没问题!下一步基地将延伸建设果蔬干加工、冷链仓储打造‘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同时计划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村民种植特色蔬菜,让小蔬菜成为强村富民的大产业。”

夕阳西下,满载新鲜蔬菜的冷链车驶出基地。大棚里,村民们忙着为次日订单备货,欢声笑语中,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高思懿)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