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咸新区空港第一学校特邀陕西师范大学张文兰教授莅临指导,全体小学教师齐聚一堂,共同开展了聚焦“基于国家课程的项目式学习”的专题研讨活动。活动中,各学科教师围绕新一轮项目式学习设计方案展开汇报。在前期经验积累下,本次项目设计进一步锚定国家课程核心素养目标,深化学科知识与生活实践的联结,通过真实情境任务激发学生探究欲,凸显项目式学习的育人价值,展现了多元成果与跨科融合的新探索。
语文学科以经典文本为根基,构建起充满人文温度的探究载体。从《小书包》单元延伸设计的《破解失物身份之谜》,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依托《童话王国》打造想象与表达的碰撞平台,让创意在文字间绽放;围绕《民间故事》《伯牙绝弦》等内容规划的《追寻真善美,讲好民间故事》《感受艺术魅力 传承艺术文化》等项目,则在文学浸润中厚植文化自信。这些设计层层递进,全面覆盖不同学习阶段,助力学生逐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数学学科立足实践应用,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生动的探究任务。《介绍我的教室》让学生在观察与描述中感知空间与方位;《编码》《画校园路线图》引导学生探索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结;《制定营养食谱》通过数据处理培养实用技能,《设计研学方案》依托“数学好玩”单元激发创新思维。这些项目贯穿不同学段,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工具性与逻辑性,提升数据分析与实践创新能力。
英语学科以跨文化视野为导向,打造沉浸式语言实践场景。围绕“My Friends”主题开展的《介绍我的朋友》,搭建基础语言交流平台;结合“Food”单元设计的《中国美食菜单》,为外国交换生提供贴心指引;聚焦“China”主题构思的《探索中国之美:我的西安旅行计划》,则搭建起文化传播的桥梁。这些情境化任务覆盖各学习阶段,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锻炼语言表达与文化传播能力,使英语学习成为连接世界的纽带。
张文兰教授对各学科项目设计展开专业引领,既肯定创新实践,又聚焦核心优化方向:强调深化技术与学科内核的融合,构建任务设计与成果产出的逻辑闭环,善用支持性策略助力学生突破思维难点;她进一步指出,要聚焦生活真实场景,精心设计驱动性问题;优化任务逻辑与实施路径,强化跨学科联动;同步建立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针对教师在情境创设中的困惑,她还分享了生成式人工智能辅助教学的前沿思路,为教学创新注入新动能。
此次项目式学习设计的深化,不仅是空港第一学校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实施,也体现了该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未来,该校将持续推进项目式学习落地生根,让知识在实践中绽放光芒,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探究精神与综合素养的新时代少年。(李莹、杨敬缨)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