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已经很久没有碰那个害人的东西了,每天努力经营自己的小店,现在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7月8日,社区康复人员张某的父亲对前来回访的民警说。今年以来,陕西省榆林强制隔离戒毒所持续深入开展指导支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切实将场所的专业优势延伸至社区,助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重拾生活信心。
点亮“心灯”,重塑回归勇气
陕西省榆林戒毒所创新推出“心语工坊”团体辅导课程,在团体辅导现场,民警以“与过去的自己对话”为切入点,引导社区康复人员回溯人生轨迹,回顾戒毒心路历程。当看到社区康复人员李某在绘制“生命曲线图”时,笔尖在标注“强制隔离戒毒”的位置反复停顿,民警询问道:“在这段经历中,有没有你难以忘怀的瞬间?”李某沉默片刻后回答:“记得在戒毒所第一次收到女儿写的信,她说她会等我回家教她画画。那一刻,我攥着信哭了一整夜”。民警随即引导社区康复人员要感悟亲情的重要性,树立家庭责任意识。同时,根据社区康复人员的不同情况,民警运用心理沙盘设备充分了解他们的真实心理情况,并针对其不同的心理困扰进行有效评估、引导和干预,帮助提高自我认知与自我调节能力。
筑牢“法盾”,护航新生之路
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指导站民警联合社区禁毒志愿者,不定期组织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开展“法治护航新生”专题培训,集中学习禁毒法、刑法、民法典等法律法规,并通过“案例警示+情感唤醒+情景实训”的方式让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系好回归的“法治纽扣”。在防复吸情景实训中,民警与社区禁毒志愿者通过角色扮演还原“酒局递烟”“老友邀约”等10余类高危情景,警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要加强对自我的约束,千万不能心存侥幸,要对法律有敬畏意识,自觉远离毒品,远离高危情境。
搭稳“归途”,推动就业帮扶省榆林戒毒所积极实施“一人一策”帮扶计划,主动对接民政、人社等单位,充分发挥“黄丝带”帮教、志愿者服务等社会力量,为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人员解决实际难题,今年以来共计为40余人提供就业创业咨询指导,助力其重新获得“社会身份证”,重启美好人生。
在入户回访中,面对就业屡屡受挫的社区康复人员张某,民警发现,他虽然通过就业培训取得了面点师证书,却因为“吸毒前科”的标签被多家餐饮店拒之门外。民警根据他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帮扶计划,并联系相关部门了解办理营业执照的具体流程,为他答疑解惑,经过多方咨询和张某的努力,最终他的“放心早餐”店顺利开业,让他回归社会有了底气。(曹培)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