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太白县如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7月10日,在“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太白专场上,这座以秦岭主峰太白山命名的生态县,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地区生产总值较2020年增长28.8%,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这里落地生根,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生态筑基:守护秦岭的“太白担当”
“当好秦岭生态卫士”,是太白县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走进翠矶山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新植的林木郁郁葱葱,智能监测设备如同一个个“生态哨兵”,时刻监测着这里的生态变化。这些设备与覆盖县、镇、村、组、管护点的五级网格化管护体系相结合,共同织就了一张“数字秦岭”智慧监管的天罗地网,为秦岭的生态保护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过去五年,太白县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大力整治生态顽疾。12座砂场被关停整治,18座露天采石矿山彻底关闭,23座小水电站完成整治,4座尾矿库进行闭库治理,8户“散乱污”企业被清除。一系列的整治行动,让当地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虢川河、石头河等重点流域经过系统性生态治理,呈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景象,其中虢川河还成功获评省级“幸福河湖”。
在保卫蓝天、碧水、净土的战役中,太白县成果显著。县城集中供暖全面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第二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高温热解厂、秸秆综合利用项目相继高效运行。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及优良率持续在省市领跑,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国家Ⅱ类及以上标准。凭借优异的生态环境,太白县接连斩获“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省级森林旅游示范县”等荣誉,生动诠释了“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太白生态底色。
项目引擎:有效投资激活发展动能
走进太白县飞地工业园区,钛及钛合金生产加工、航空钛合金生产线的机器轰鸣声,与高品质果蔬仓储加工项目的繁忙景象交织在一起,奏响了产业发展的强劲乐章。这正是太白县坚持“项目为王”、以高质量投资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十四五”期间,614个重点项目在太白大地落地生根,累计完成投资339.79亿元。塘口宏方城市综合体拔地而起,太洋公路焕然一新,县城内涝治理工程让居民彻底告别了雨季的困扰。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太白县采取产业链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举措,成功招引项目123个,其中9个为1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太白金矿光伏发电等7个项目还荣获市级招商引资大项目奖。
创新服务模式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太白县推行的项目审批“三员”服务机制和“码”上办等举措,入选国家政务服务改革优秀案例,“太白速度”与“太白温度”赢得了企业的广泛赞誉。同时,太白县精准把握国家“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超前谋划储备了生态保护、基础设施、旅游配套等项目2234个,争取中省市资金59.5亿元,为县域的长远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
产业富民:高山特色闯出振兴新路
“太白绿芯”蔬菜品牌在高端市场闪耀光芒。在咀头镇等核心产区,10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宛如一片绿色的海洋。依托3个省级、1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的引领,以及6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和250家合作社的带动,全县85%的农民投身蔬菜产业,人均年蔬菜收入达到1.1万元。“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全国蔬菜绿色防控示范县”等“国字号”荣誉的获得,是对太白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充分肯定。
太白县的特色产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在《特色产业扶持奖励办法》等政策的激励下,蓝莓、冰葡萄等高端产业蓬勃发展;《林麝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的实施,推动林麝存栏量和麝香产量跃居区域前列;冷水鱼、中蜂、中药材、食用菌、干杂果等产业也多点开花。漳州片仔癀、新润贝母、野森林预制菜、聚旺山茱萸等行业龙头相继落户,蓝莓汁、树莓酒、冰葡萄酒、中药饮片、药王茶等特色产品行销四方。2024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攀升至16.34亿元,较2020年增长8.7%。
旅游赋能:全域画卷引客生金
冬日的鳌山滑雪度假区,雪道如银练般铺展,这里已被认定为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夏日的黄柏塬,林荫溪涧成为人们避暑的天堂。这正是太白县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
“十四五”期间,太白县着力构建“景区县城为龙头、王牌景区为支撑、美丽乡村为底色”的全域旅游格局。县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推进黄柏塬长征文化公园、游客服务中心、“天关里”文旅商综合体等重大项目。虢川河一河两岸风光带、翠矶山城市主题公园、衙岭农文旅综合体相继建成并对外开放,药王谷、高山植物园成功跻身国家3A级景区。
民宿产业成为富民新引擎。《民宿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民宿星级管理办法》的出台,点燃了当地发展民宿产业的热情。新建精品民宿228家,44户群众成功改建自营民宿,户均年增收超5万元。“乐享四季”系列活动、全国冬季“村晚”、鳌山滑雪公开赛等品牌活动轮番上演,持续提升了太白县的旅游影响力。太白县蝉联七届“中国最美县域”,并收获中国最具魅力自驾游县城、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等多项桂冠。2024年,接待游客2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4亿元,较2020年分别增长30.85%和37.59%。
城乡焕新:基础设施筑牢幸福根基
石沟水库碧波荡漾,终结了山区季节性缺水的历史;眉太高速通车在即,宝太一级公路前期工作准备就绪,曾经的天堑正逐渐变成通途。“十四五”是太白县基础设施跨越提升的五年。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三区三线”科学划定,新增建设用地2270亩,城镇框架拓展至19.83平方公里。投资6.17亿元实施57个重点城建项目,世纪大道口袋公园、军民路停车场方便了群众的生活,青年路棚改稳步推进,新增公园绿地12处,54个老旧小区焕发新颜。
乡村也绽放出美丽新颜。改造农村户厕3757座,拆除危旧土坯房286座,新增天然气入户1900户,建成垃圾收运点68个、污水处理设施71个。黄柏塬村、马耳山村荣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千万工程”示范村3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25个。76个农村供水工程完工,龙王河水库建设加速推进。新建及提升农村公路146公里,总里程较“十三五”末增加47.6公里。
民生为本: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虢川河教育园区书声琅琅,新增学位1980个;县医院“三大中心”内,省级专家正在为山区患者进行手术。“十四五”期间,太白县累计投入12.92亿元实施50个民生实事项目,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民众。
教育与医疗短板加速补齐。咀头小学、黄凤山小学完成搬迁,教育布局持续优化。与宝鸡中学深度合作,6名省级教学能手驻点帮扶太白中学,让山区学子也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县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与省中医医院、市中心医院建立医联体,三甲医院专家每日坐诊、手术、带教,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就业和社会保障网越织越密。建成就业帮扶基地11个、社区工厂10个,新增城镇就业323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6万人次。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05亿元。平安建设成效显著,安全生产事故持续下降,“九率一度”稳居省市前列,连续六年获评“省级平安县”,还勇夺全省首批“平安金鼎”。
站在新的起点上,太白县将继续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坚定践行“一三二九”发展思路,在绿水青山间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让这颗秦岭明珠更加璀璨夺目。(李海妮)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