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铜川市委组织部公布了全市基层党组织“担当作为好书记”选树结果,其中,铜川市第一中学第一党总支第三党支部书记刘汉文被选树为全市基层党组织“担当作为好书记"。
刘汉文,男,1983年10月生,200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6年8月参加工作,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现任中国共产党铜川市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党员代表、铜川市第一中学第一党总支第三党支部书记,铜川市第一中学英才集训部主任、教学一处主任。担任党支部书记以来,坚持以“党建与教学双提升”为中心,积极探索,全力推进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实现“四个深度融入”,为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高质量发展、全市办一流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坚持铸魂育人,党建引领深度融入“大思政课”
刘汉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连续7年组织开展“贯彻回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系列活动,在支部工作、师德师风建设上,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照金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坚持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常态化开展教师“思政课大练兵”,主导推动“课程思政”全覆盖,各学科挖掘思政元素,形成“科科有思政”的育人网络。每学期定期组织“道德大讲堂”,积极策划组织师生开展红色研学、高校研学、企业研学、博物馆研学,清明节组织师生前往烈士陵园,暑期组织学生到天安门观看升旗仪式、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构建三维课程体系,党建先行深度融入教学改革
刘汉文扎根教学一线19年,潜心研究课程体系建设,在担任第三党支部书记期间,创新提出“国家课程奠基、特色课程赋能、素养课程铸魂”的三维课程体系,即:国家课程注重夯实基础,建立与西安高新一中“七同步”教学机制,建立“备课—听直播—二次备课—融合授课”四步流程“先研后教”,确保教学精准度;特色课程针对学生差异实施动态分层教学,通过“培优课—强基课—竞赛课”,为多元升学开辟路径;素养课程注重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综合实践、志愿服务、对外交流、项目化学习、体能特训等,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开阔视野、强健体魄。这一改革举措经党支部研究讨论后,率先在新区校区进行实践运用,目前已成为全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2024届首届双师班包揽全市文理科前两名,文科前十名占9人、理科前十名占5人,为新区校区实现了一本升学率三连增,多项指标实现了新突破。
“两制”培养,党建驱动深度融入教学管理
为实现全员育人目标,创新实行“导师制+学长制”双轨育人模式,他将教师队伍中党员教师全部吸纳为学生日常管理导师,每名党员代课教师负责本班级6-8名学生的德育、智育全面发展,与学生共商高中三年发展规划、制订培优纠偏方案,并利用线上线下等多种形式定期与家长沟通,实现家校合作、共育英才的目的。充分利用铜川市一中走出去的大批人品正直、学识深厚、成绩优异的优秀学友团队,邀请回校分享经验,与学生对话交流,构建“榜样引领—自主规划—家校协同”的成长链条。
示范引领,党建赋能深度融入教学一线
他坚持“支部建在年级”的工作思路,把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推进,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中对德育工作不实、教学质量下滑、教学改革推进不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严肃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支部书记与党员同题共答,督促党员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改进提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使每个年级支部成为坚强堡垒。严格执行党员教师“十带头”要求,组织开展党员示范课、党员护学岗、党员示范岗、党员帮教等系列活动,把党员考核与日常业务考核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中要求党员教师“亮身份、作表率”。在他的带领下,党支部连续三年获评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教师获市级以上荣誉46项,真正实现了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的同频共振。(铜川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曲靖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