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

红色记忆—— 国网陕西电力退休职工的家国情怀与逐梦人生

发布时间:2025-07-09 08:47:3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仲夏时节,万物丰茂。在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双照镇肖何庙村一个不显山不露水的角落,坐落着一座特别的博物馆——红色记忆博物馆。与大多的公共博物馆不同,这个红色记忆博物馆,是国网陕西电力退休职工魏德军一手创建的民办博物馆。

蓝天下,博物馆内一面五星红旗随着微风轻轻飘扬,诉说着博物馆不同寻常的故事,和贯穿其中的信仰的力量。

红色记忆博物馆

一个人建一座博物馆

魏德军,陕西咸阳人,生于1961年。1982年,魏德军转业进入国网陕西技能培训中心(原咸阳电力技工学校),自此踏上电力教育征程。三尺讲台前,他以知识为火种,点燃学生们对电力事业的热情;实训室里,他将实践经验倾囊相授,培育出一批又一批电力行业骨干。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先后两次荣获“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21年,在电力教育领域耕耘数十载后,魏德军光荣退休,而属于他的奉献故事,仍在继续。

退休后的魏德军,没有选择安逸闲适的养老生活,毅然坚持在他创建的秦都红色记忆博物馆里传承红色文化。

回顾筹建博物馆的道路,可谓是困难重重。他四处奔走筹措资金,精心规划场馆布局,广泛征集红色藏品。“想想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他们的精神鼓舞着我,我所面临的这些困难,都不是什么困难。”魏德军说。

功夫不负有心人,秦都红色记忆博物馆终于建成。为了更好地传播红色文化,魏德军自己担任管理员与讲解员。坚毅的眼神、专注的神情、投入的讲解……到访的参观者被馆内的上万件藏品感染,更被魏德军的精神感动。

“在这里感觉像是接受了一场灵魂的洗礼,我们当代青年确实需要汲取一些革命年代的精神力量。馆里的藏品记录着很多历史的沉重,不过更让我感动的是魏馆长的精神。”前来学习参观的高校学生说,一个人用自己的金钱、时间和精力,用20多年的心血建一座博物馆,放在今天来看是不可思议的,他和一同前来的同学都很受鼓舞。

博物馆的藏品,大都是魏德军自掏腰包买来的。“我不为别的,就想把红色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知道我们的历史,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更多的力量。”魏德军说。

曾经的电力园丁,用坚毅和奉献精神建成了一座博物馆。这是理想的光辉照进现实的生动例证,也是用坚守传递理想与信念的最好注解。

魏德军为参观人员讲解藏品

用坚守传递理想信念

自2008年7月开馆以来,该博物馆已累计接待各级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游客超20万人次。占地面积超2500平方米的馆内收藏珍贵文献、图片、瓷器、实物资料等上万件,从栩栩如生的雕像到笔力遒劲的书画,从古朴典雅的瓷器到充满年代感的日常用品,每一件都是历史的见证者,无声诉说着党的奋斗历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馆内设有讲习所、复兴之路、红色窑洞、社会主义建设、红色书画典藏等五个主题展室,沉浸式的场景还原与丰富详实的史料展示,为参观者带来极具震撼力的学习体验。   

抗美援朝老兵上战场的故事,魏德军讲到动情处潸然泪下,听众也红了眼眶;英雄刘愿庵坚守革命信仰、不向强权名利低头的故事,他讲来声情并茂……魏德军不仅是博物馆的缔造者,更是红色精神的传播人。激情澎湃、饱含深情的讲解,将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用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情感娓娓道来,让参观者在历史的长河中感悟信仰的力量。

小到自己的工作证、退伍证,大到革命英雄的画像,各种承载着红色与历史记忆的藏品,魏德军介绍起来都是如数家珍。“这是馆里的镇馆之宝。”说起扫盲课本,魏德军激情澎湃。在他看来,扫盲课本虽然简短,却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史中以智慧孕育民族精神的伟大思想力量。

作为一名曾经的电力园丁,魏德军在红色记忆博物馆内也珍藏着很多关于我国电力事业发展的藏品。博物馆内一套1976年的带电作业邮票,记录着我国突破电力技术壁垒的历史脚步。

魏德军的默默奉献,也让他荣誉等身。2022年,他被咸阳市秦都区政府聘为“三小三大”理论宣讲员,并荣获“敬业奉献秦都好人”称号; 2023年,咸阳市秦都区关工委授予他“最佳奉献奖”;2025 年,他被聘为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宣讲师”和咸阳市秦都区委党校荣誉讲师。红色记忆博物馆被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陕西省红色文化交流基地”。

这些荣誉,是对他在宣传教育和社会服务领域杰出表现的褒奖,也是对他奉献自己、照亮他人精神的肯定。

博物馆内满墙的藏品

传承不息的奉献精神

魏德军能够排除万难建成红色记忆博物馆,这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精神渊源。童年时期革命与英雄故事的耳濡目染,部队服役期间爱国主义的精神熏陶,电力行业工作期间秉持的服务与奉献精神,共同推动他投身红色博物馆建设的宏愿之中。

作为一名60后,特定的家庭环境和时代背景,让魏德军从孩提时代开始就受到革命精神和民族英雄精神的熏陶。家庭成员甘于奉献的工作态度,童年记忆里的革命往事和英雄故事,让魏德军心里从小就种下了红色的种子。

1979年,魏德军参军入伍,进入曾经保卫延安的英雄连队——陕西临潼空某师警卫连。魏德军将青春热血融入国防事业的钢铁长城,用坚定的信念与忠诚守护着祖国的蓝天。通过接受连队的连史教育、聆听革命历史的故事,魏德军深入地了解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创造的奇迹,他的红色血液渐渐深入骨髓。部队服役的经历,使他传播红色文化的信念更加坚定。

在电力行业工作期间,“人民电业为人民”中蕴含的服务与奉献精神渐渐融入魏德军的血液和灵魂。他以电力园丁的身份,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宗旨,上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个学员,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这份从业经历更加深化了他一心为公、服务人民的想法,也为他创办红色记忆博物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002年,魏德军就盘算着怎样才能为家乡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他最终决定创建一个红色记忆博物馆,来展现老一辈革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传承红色历史。红色的种子,就这样在肖何庙村落地生根。

二十余年的坚持,他不觉得艰辛。二十余年的坚守,于他而言,只是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不畏艰难险阻,奉献自己的所有,只为了信仰的力量能够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这是魏德军办博物馆的初衷。而他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让这种服务与奉献精神传承下去。

从热血青年投身军旅,到电力园丁培育人才,再到坚定守护红色文化,魏德军始终初心如磐、使命在肩。

民办博物馆是国家构建文化传承与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随着民办博物馆的发展壮大,魏德军的红色记忆博物馆正在迎来更多的参观者,激励人们砥砺前行的同时,也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了一份坚定的力量。(文/李洋)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