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三农

陕西旬阳王院村:“老教室”变“新学堂” 知识引擎驱动乡村振兴双丰收

发布时间:2025-07-01 09:14:54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产业是基础,组织是保障。旬阳市棕溪镇王院村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变“老教室”为“乡村振兴学堂”,通过学堂育人强本领,聚财兴产业、领航筑堡垒,各项事业突破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实际、具有陕南特色的振兴之路。

回望过去三十余载,王院村实现了从交通闭塞、水电不通,人均年收入不足400元的贫瘠山村,到拥有“一园一区五基地”,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百万元的乡村振兴示范样板村的华丽蜕变。“全国文明村”“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等一项项荣誉纷至沓来,这些闪亮名片背后蕴含的“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图谱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党员干部前来取经学习,赋能振兴。为了更好的发挥王院村典型引领作用,为学员们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2022年3月,王院村“振兴学堂”应运而生。

理论讲解

这两天“振兴学堂”里又迎来了一波新的“客人”,在这里开始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课堂上,老师进行专题授课,学员们踊跃分享各自经验,气氛活跃,大家在学习中提高了勇挑重担的信心、勤学善思的素养和实干攻坚的能力。

“这几天在振兴学堂的学习,我感觉非常充实,课堂上互动式学习和现场教学,让我们的求知欲不断地被激发。在这里,我们学到的不仅是理论知识,更多是在基层工作中我们必备工作方法和技巧。每位学员都收获满满,对今后的工作也是信心倍增。”学员汪雪收获满满。

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讲授党课

这样的课程,自“振兴学堂”成立以来,已经累计开展了280余期,培训学员2.6万余人次。随着学员越来越多,“振兴学堂”培训内容也与时俱进,拥有了专门的“师资库”,课程设置精准对接学员需求,既有党性教育、廉政教育筑牢思想根基,更有烟草、魔芋、特色林果等实践技术课程直指田间地头,全面提升学员振兴乡村的实战能力,也成为了王院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

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介绍道:“目前,我们建立了‘振兴学堂’师资库,其中包括专家学者、农技人才、致富能手在内50多名不同领域的老师,以“缺啥补啥”为原则,开设了党性教育、廉政教育、农业技术理论等课程,从加强党员干部党性修养,提升农民专业技能以及培育文明新风三个方面,让诸多干部群众的新思想、新技能、新机遇在这里碰撞融合,为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田间地头的实践技术课程

从“知识课堂”到“振兴课堂”,王院村以“振兴学堂”为支点,撬动了人才与产业的蓬勃共生。柯常斌作为“振兴学堂”最早的一批学员,通过培训掌握了专业的烤烟种植管护技术,其种植的烤烟品质和产量都大大提升,有了可观的收入。“无论是从田间管理还是病虫害的防治,学堂传授的知识既专业又实用,极大增强了我对烤烟种植的信心。去年我种植了四十亩的烤烟,今年又扩种到50亩地。”柯常斌欣喜地说。

在“振兴学堂”这个平台上,“双向赋能”显著。一方面,像柯常斌一样的学员学成后在乡村沃土上发光发热;另一方面,一批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土专家”登上讲台,用实践真知反哺乡村,形成知识与经验的良性循环。邱德海是王院村有名的魔芋种植“土专家”,这两天,他正抢抓魔芋管护的黄金期,把村里的魔芋种植户聚集到魔芋地里,手把手教学魔芋管护的技术和方法。在他的带动下,周边50余户农户开始种植魔芋,实现增收。“我会详细讲解像追肥、病害防治这些实操要点,手把手的去教,让大家真正掌握技术,确保后半年有一个好的收成。我自己干好了,再带动身边人共同致富,看着大家鼓起的钱袋子,我由衷地高兴。”邱德海说。

手把手教学魔芋管护技术和方法

从闭塞山乡到文明高地,从课桌到田垄,从老教室到新引擎,王院村用“学堂”这把金钥匙,打开了通往振兴未来的大门,生动诠释了“人才兴则乡村兴”的深刻内涵。这座永远炽热的“知识殿堂”,正以其生生不息的创造力与凝聚力,驱动着王院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蹄疾步稳,行稳致远,收获着一个又一个更加丰盈的“双丰收”。

“下一步,王院振兴学堂以‘学研践’融合为抓手,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等目标,整合升级研学资源、深化创新实践应用,推动农文旅融合与产学研并进,让各级干部、群众在学堂内赋能添力,让学堂成为激活乡村发展的‘源头活水’。”王院村党支部书记陈分新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王用兰)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