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留住非遗之美 传承文明根脉

发布时间:2025-06-30 14:43:41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秦岭北麓,终南山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熠熠生辉。近日,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踏上文化“寻保传”寻访之路,对辖区内的非遗文化进行调研,以检察力量护航传统技艺传承。

百年老油坊

2月27日,检察干警走进沣峪口老油坊博物馆,这座始建于1887年(光绪年间)的老油坊,是西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手工榨油作坊。2008年,老油坊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我们榨的不只是油,是祖辈的诚信。”非遗传承人高飞说道。在机械榨油盛行的今天,高飞仍坚持手工慢榨:“高温压榨会破坏营养,古法出的油更香、更纯。”古法榨油的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汗水,每年夏天,油坊菜籽油香弥漫,周边村民络绎不绝。

寻访中,干警跟随高飞的脚步,了解老油坊在生产、销售、宣传等环节相关情况及存在的法律需求,一同探讨老油坊的传承与创新问题。

长安泥塑

自古以来,长安区当地百姓都有祭祀习俗,以祈求平安、风调雨顺。由此产生了以塑像为业的手工艺人,经过代代相传,衍生出一种民间技艺——长安泥塑。

5月14日,长安区检察院干警前往长安区文化馆探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安泥塑,经过与传承人苗春生大师交谈得知,因其特殊的材质问题,现有物流防震材料难以适配其不规则造型,在运输、展出等环节存在问题。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保护这项文化遗产,区检察院在6月14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举办“非遗文化进检察院”长安泥塑艺术展示与互动体验主题党日活动,特邀请传承人苗春生大师现场为大家展示“一印二捏三刻四镶”的传统技法。泥塑承载的不仅是技艺,更是一部立体的民俗文化史,此次活动也为民俗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注入了新的活力。

斫琴技艺

6月24日,长安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丁小虎带领公益诉讼检察团队,深入五台山下非遗工坊,探访终南斫琴制造技艺。

在五台街办团结村古朴的斫琴工坊内,黎师傅手持传统工具“琴斧”,正在修整一张古琴的琴面。他告诉干警:“制作古琴古称为'斫琴',斫制一张古琴往往需要2-3年时间,会选择自然陈化了二三百年的老杉木,经糙、涂、堆、罩、研、染,再数道擦漆、退光、合光、揩清、推光。再经明徽、安足、上弦、定音之后,才能成为一张完整的琴。”

通过深入交流,检察干警了解到这项千年技艺目前仍存在宣传平台单一、市场转化率不高、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缺失等困境。

丁小虎表示:“非遗传承人对技艺的热爱,非遗文化当下遇到的困境,非遗技艺的存续,需要的不仅仅是传统匠心的坚守,更需要检察公益诉讼的用心守护。”

下一步,长安区检察院将通过四大检察协同发力,联合相关部门共同探索科学高效的保护策略和行动计划,为年轻一代留住非遗之美,传承文明根脉。

(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 余丹丹)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