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毒品就是鸦片,咱们农村人把它叫‘大烟’。大家看,就是这样的黑疙瘩……”在集会上,戒毒民警正在给一位农民大伯详细地讲解着。
近年来,陕西省新周强制隔离戒毒所认真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依托乡村区位优势,坚持“因时制宜、因所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原则,深入所区周围的农村集镇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禁毒法治宣传活动,为构建平安乡村、和谐乡村、无毒乡村提供坚实保障。
古会搭台唱禁毒 防毒知识入民心
每逢岁末年初,关中地区很多乡镇都会举办传统古会,省新周戒毒所“心舟”禁毒法治宣传队紧抓古会人流量大的特点,在戏台上以群众喜闻乐见的秦腔形式进行禁毒普法宣传。《秦韵禁毒》讲述了一名青年从染毒到深陷毒品泥潭再到成功戒毒的艰辛历程,每当演绎到他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妈,我再也不吸毒了”的忏悔场景时,台下观众常潸然泪下,大家在传统艺术中深刻感受毒品对个人、家庭、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增强了自我防范意识,坚定了抵制毒品的决心。
文化节日“法味”浓 禁毒知识融民俗
依托各地村镇举办的有地域特色的文化节,“心舟”禁毒法治宣传队将禁毒法治宣传活动融入“周至县红梅文化艺术节”“武功县后稷文化节”等节庆活动,向群众展示和讲解罂粟、大麻、恰特草、卡痛叶等毒品原植物的外观、特点和危害,重点讲解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的法律后果,告诫群众毒品原植物种植一株也违法,切勿以身试法,从源头上遏制涉毒违法犯罪。文化节上展示的“跳跳糖”“邮票”等新型毒品吸引众多青少年驻足围观,民警深入剖析青少年因好奇心沾染毒品的真实案例,告诫他们警惕“小零食”的毒品变装,防止沾染毒品导致悔恨终身,现场还进行了麻精药品相关知识的有奖问答活动,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助当地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强化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
佳节返乡人潮涌 禁毒普法助平安
每逢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期间,“心舟”禁毒法治宣传队会在乡镇集市、庙会现场、商超广场设置“禁毒普法宣传点”,聚焦返乡务工人员、假期居家青少年和农村孤寡老人等群体,科普毒品种类、危害及预防知识,提醒在外务工、求学时要提高警惕,谨慎交友,远离复杂场所,筑牢禁毒思想防线。在驻地乡村开展“大喇叭说法”活动,民警通过“以案释法”的方式,围绕邻里纠纷、养老继承、土地承包、宅基地使用等民生问题进行法典条款的解读,引导村民学会遇事先找法,争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送法入户解民忧 法治护航促振兴
农忙时节,“心舟”禁毒法治宣传队借助乡村“槐树议事”传统,以“板凳会”的形式与村民围坐在一起,通过以案释法等形式普及宪法、民法典、禁毒法等法律知识,面对村民提出的法律问题,用“土例子”讲清法理,把晦涩的法律条文转化为村民听得懂、能理解的生活道理。发放宣传手册过程中,民警走进农户庭院,通过和村民拉家常的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解答他们的法律疑问,普及防范网络诈骗、非法集资、民间借贷等法律知识。让乡村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意识,将法律知识送到群众家门口,切实增强村民法治意识,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崔晨宇)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