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岁末辞旧迎新之际,对华州皮影艺术界来说,是个值得庆祝的时刻。12月27日,北京中央新影集团举办“优秀作品发布仪式”,由华州区委宣传部申报的微电影《不息》,喜获三等奖。记者走近《不息》,了解这场盛事背后的故事。
拍摄辛苦毫无怨言
据编剧兰蕊卿介绍,最早拟定了好几个选题,最后选定皮影。因为它是渭南地区最具代表的古老艺术之一,还因它于2017年5月,代表我国去威尼斯参展。
前期,兰蕊卿和导演胡涛多次去皮影老艺人汪天稳的工作室,了解皮影制做过程、威尼斯参展以及传承等细节,还了解皮影老艺人刘华和他们整个团队,以及表演中遇到的瓶颈和解决办法。
兰蕊卿说,《不息》于去年7月在皮影生态园开拍,为时一周左右。当时40℃以上的高温,每位老人都非常敬业。担心老人们烈日下中暑,剧组买了绿豆在刘华老师家熬绿豆汤消暑,刘老师的女儿也特别配合工作,帮忙熬绿豆汤。暑期皮影生态园要接待夏令营演出,拍摄组每天早上七八点起来拍摄,等学生们来了,又赶紧去给学生演出,之后又赶到《不息》拍摄现场继续工作。每天都特别辛苦,可是大家都毫无怨言。
《不息》片名是中央美院教授邱志杰起的。兰蕊卿说,微电影《不息》的片名是获得邱志杰授权的,寓意皮影艺术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皮影传承仍然是大问题
《不息》讲述两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汪天稳、刘华为皮影倾尽一生,让其走进世界三大艺术展之首——“威尼斯双年展”。把皮影推向世界的过程中,两位老艺人通过努力钻研不断创新,让越来越多的国外友人爱上中国文化。
刘华听闻《不息》获奖,非常高兴,这无疑把华州皮影又向前推进一步。他说,威尼斯参加双年展,是皮影艺术再一次代表中国文化走出国门。
刘华说,民俗的才是世界的,可华州皮影在本地发展依然存在两个问题。首先是皮影表演和观众之间没有有效途径,皮影表演无法走到观众面前。其次华州从事皮影表演的人有30多个,年龄最大的90岁,最小的50岁,皮影断代是亟须解决的问题。他曾建议“一元剧场”每周给皮影一个舞台,让更多人了解它,从而产生兴趣。
皮影艺术生生不息
皮影是非遗,在当今社会高科技发展和多元化文化冲击下,很多非遗都存在发展困惑,那么此次微电影在全国获奖是偶然还是必然?
“华州始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作为凝神聚力的头号工程,注重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传承、保护来增强文化自信,包括皮影进校园,体验剪纸面花等,所以这次获奖是偶然中的必然。”华州区区委宣传部理论股段喜宁说,皮影传承和发扬要加大对皮影戏表演艺人和雕刻艺人的政策关怀和人文关怀,着力培养一批年轻的表演艺人和雕刻艺人。大力开展皮影进校园活动,发扬和传承从娃娃抓起。依托少华山建造皮影戏演出大厅、雕刻展厅,开发皮影文创产品和旅游纪念。吸引社会资本加入皮影文化品牌发展之中,做好文化产品市场营销与策划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皮影艺术生生不息的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责任编辑:聂茵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