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西安市莲湖区检察院:警惕高息诱饵下的深渊

发布时间:2025-06-23 14:58:0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一张看似普通的“高收益理财”宣传单,一句来自熟人信誓旦旦的推荐,竟能瞬间撕碎一个家庭十几年的积蓄。

近日,西安市莲湖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一起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已依法对涉案人员提起公诉。该案是通过业务员散发广告单、熟人推荐等方式面向社会不特定人员公开进行宣传,以高息为诱饵,采用按月付息、到期还本等方式诱骗参与人投入资金,最终骗取受害人财产。

2010年周某某注册成立了一家财富公司,表面上证照齐全,实际上却是没有任何实体业务的空壳公司。为了让群众放心投资,他招聘业务员让其对身边人入手,打着帮亲朋好友赚外快的旗号,以按月返息、保本无忧的承诺,一个拉一个。对于那些手头有点积蓄,又渴望能挣到高额利息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诱惑。

头几个月,公司确实按照承诺给投资者支付利息,这让大家尝到了“甜头”,感觉这钱投的值,盘算着“这可比存银行强多了,这路子能成!”最开始可能只是试探性地投了几万块“试试水”,这下子胆子大了,心思活了,又往里继续投资。可没过多久,公司直接人去楼空,众多投资者的血汗钱瞬间化为乌有。他们中,有人攒了半辈子的养老钱,有人给孩子准备的学费,如今全都血本无归,打了水漂。

检察官提醒:《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76条规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将面临刑事处罚,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赚钱不易,守财更要擦亮眼睛。不可轻信高息保本诱惑,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即便亲朋好友介绍,也要冷静核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刻停止投入,留存好证据,及时报案维权,守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西安市莲湖区检察院 吉璐璐)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