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蝉鸣渐起,重要的高考、中考脚步也随之而来,升学即将成为有些家庭的“头等大事”。
阿乐(化名)在网上看见有人专门通过办理“幼升小”“小升初”牟利,平日无经济来源的他,便起了办学骗钱的歪心思。阿乐开始了解市场行情,在各个学校门口和家长聊些“幼升小”“小升初”的话题,了解这些家长的心理预期和能接受的价位。
做好“市场调研”后,他就着手开始下一步“推广”。
“幼升小、小升初,有意者联系,福利丰厚”阿乐开始通过微信发布消息,为了推广业务他还找了几名“代理商”给他介绍生意。这么一宣传果然有效果,陆陆续续就有人问阿乐怎么弄。他便询问对方想上哪个学校,表示自己在教育局“有关系”,可以解决孩子学位问题,并告知对方相应的价位以及需要的资料。
2024年6月至8月期间,中间代理商小宋、小泉陆续向阿乐介绍了六名需要办理孩子上学事宜的家长,阿乐收取这六名孩子上学费用共计150000元,小宋、小泉获取了转介绍费55000元。
最终,因中间代理人小宋、小泉对阿乐办学诈骗的事情不知情,且其二人已将全部介绍费退还于受害人,因此未对小宋、小泉进行刑事处罚。此外还查明阿乐以谎称自己有能力为他人办理宅基地为由,骗取他人共计79100元。长安区人民检察院以诈骗罪对阿乐提起公诉,长安区人民法院对阿乐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又二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万元,责令退赔各被害人经济损失。
防范诈骗,记住这几招:官方渠道核实信息,勿轻信陌生电话、短信或社交平台信息;拒绝“先交钱后办事”,任何要求提前转账、私下交易的,都是诈骗;实地考察辨真伪,核实教师资质与教学环境,切勿仅凭网络宣传就草率缴费;保护隐私不泄露,不随意向陌生人透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重要信息;冷静思考不冲动,面对“限时优惠”“名额紧缺”等话术,保持冷静,切勿因焦虑而掉入陷阱。
若遭遇办学诈骗,请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证据,拨打110报警,并向当地教育、市场监管部门反映情况,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
教育是家庭的希望,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提高警惕,认清诈骗套路,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共同守护纯净的求学环境。
(西安市长安区检察院 李红 李佳))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