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效性,更好地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近日,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陕西)教学标兵展示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名校+”共同体第五届学科德育“大练兵”活动在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隆重举行。
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力波主持开幕式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冯军强调,为了充分发挥思政课的关键课程作用,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师大附中构建了一核三维四驱动的工作机制,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思政课程、学科德育、活动思政三个维度为抓手,以队伍建设、协同育人、数字赋能、多元评价为四大驱动,持续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入活力,努力培养出让党放心、爱国贡献、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他希望,通过此次活动,促使全体教师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把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更加自觉地推进“大思政课”育人格局建设,更好地在协同联动中积聚行动合力,汇聚发展力量,推动思政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
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宣传部相关同志强调,要打破学段壁垒,构建“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一体化体系,聚焦发挥好思政课关键课程作用,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用好各类育人资源,用好优质高校资源,以此次共同体教学标兵展示暨学科德育“大练兵”活动为契机,汇聚各方力量,在各个学段、各门课程上下功夫,在育人方式、课堂教学和教育方法改革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为陕西省更高质量的思政课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继续书写人民满意的教育答卷。
陕西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罗永辉讲话
该校思政课教师杨晶作为授课教师代表发言。她表示,唯有以“匠心”守望初心,以“创新”践行使命,方能托举起民族复兴的教育脊梁。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参赛教师围绕“红心忆峥嵘·携手传薪火”主题进行了课程设计,小学组围绕认识抗战基本史实与英雄人物,培养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初中组围绕理解抗战历史脉络与精神内核,形成家国情怀与集体记忆;高中组围绕辩证分析抗战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强化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大学把握抗战精神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使命担当。授课教师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以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激发课堂活力,分别进行了20分钟的微型课展示。他们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度挖掘思政教育深刻内涵,发挥思政课程、学科德育和活动思政的育人功能。通过教学展示、评课交流、专家引领三大环节,探索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的创新路径。
评课交流环节气氛热烈,专家就课程设计的理念、内容和达成的育人效果进行了细致的点评,充分肯定了参赛教师认真的教学态度和精湛的业务水平。他们强调教学内容与方法必须精准匹配学生认知特点,形成递进式育人链条,真正让课程和活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正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首届中小学思政教师“大练兵”教学标兵、陕西省学科带头人、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政治教研员邓正立作了《构建“全域”育人场域,赋能“德才”双育培养——基于“大思政课”视域下教、学、评赋能学生培养的思考》主题报告。
陕西师大附中年级组长王磊,陕西师大附中政治教研组长白云,陆港初级中学教研组长贺茹玉,泾河新城第二学校教研组长梁依妍分别就各自学校在推进思政课、学科德育、活动思政建设过程中的经验和做法作了主旨发言。该校党委书记李铁绳在闭幕词中强调,本次活动通过微型课展示、标兵展示课、观摩交流、专家报告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和学科德育探索的丰硕成果,涌现出一批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思政“金课”和德育典范。他希望每位教师都能够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做信仰坚定的引路人,以“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自觉,点亮学生理想信念的明灯;做知行合一的奋斗者,把练兵成果转化为每一堂课的生动实践;做协同育人的推动者,凝聚家庭、学校、社会合力,共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思政教育如春风化雨,贵在久久为功。此次活动,不仅为思政教师提供了共研共进的宝贵平台,也通过贯通学段和学科携手共育时代新人,红色基因的传承便拥有了最深厚的土壤。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名校+”共同体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有关讲话精神为指引,准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为国家培养更多信仰坚定、可堪大任的栋梁之材。(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