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那场来势汹汹的“7·16”特大暴雨中,宝鸡市渭滨区遭受重创,其中,石坝河、瓦峪河片区更是受灾核心区域,洪水肆虐,大量桥梁与河道设施轰然垮塌,往昔的繁华街道瞬间沦为“水患走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着巨大威胁。痛定思痛,渭滨区深刻认识到,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防洪问题,一场以“防洪安全 + 民生改善”为核心的灾后重建工程由此拉开帷幕,致力于将曾经的“水患之地”转变为守护城市的坚实堡垒。
渭滨区此次治水工作投入巨大,3596万元资金的注入,标志着该区治水策略从过去单一的“应急抢险”向全面的“系统重建”转变。“石坝河卫生院区域去年洪水漫过河道,最深积水超1.8米。”渭滨区林业水利局党组成员王建周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仍心有余悸。2025年,围绕石坝河,渭滨区精心谋划并实施4个水利项目。与此同时,全区17条河流的清淤疏浚工作也在同步推进,截至目前,已累计清理河道淤积6万立方米,疏通桥孔15座。
在众多工程中,石坝河堤防加高工程无疑是重中之重。通过河道拓宽117米、拓宽宽度达2米,堤防高度从10米提升至13米等一系列举措,该区域的行洪标准一举提升至50年一遇,预计今年6月底即可完工,届时将极大增强该区域抵御洪水的能力。
桥梁重建同样是此次工程的关键一环。石坝河、瓦峪河桥梁灾后重建项目获批中央预算内资金1588万元,总投资达2269万元。渭滨区住建局市政养护服务中心主任吕立东介绍,此次项目涉及4座桥梁的拆除重建。其中,石坝河卫生院人行拱桥抬高1.5米,峪石路桥梁抬高0.8米,瓦峪河秦奎小区桥梁抬高1米,八音街桥梁东侧河道拓宽4米,这些改造全方位扩大了行洪断面,有效提升了行洪能力。
桥梁“长高”的背后,是严谨的科学治理与不懈的技术攻坚。“旧桥因高度不足成为‘拦水坝’,必须通过抬高桥体和引道解决碍洪问题。”吕立东指着施工图纸详细解释道。以石坝河街道桥梁为例,原桥台位于河道中央,重建后巧妙地将桥台移至两岸,桥面抬高80公分,行洪能力因此提升40%。秦奎小区桥梁采用“打桩 + 钢箱梁架设”工艺,目前基础施工已顺利完成,预计9月将与周边道路、路灯、护栏等配套设施一同竣工。此外,五环体育公园步行桥因严重碍洪不再重建,取而代之的是河道拓宽与堤防加固工程。“所有改造方案均经宝鸡市桥梁与水利专家现场论证,既满足防洪标准,又兼顾居民出行需求。”王建周强调。水利部门还同步推进9个河道治理项目,并引入智慧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水位、流量,构建起“预警 - 处置 - 复盘”全链条防洪体系,为防洪工作装上“智慧大脑”。
在施工推进过程中,为最大程度减少对交通的影响,住建部门制定了细致的导改方案。2025年4月11日至9月19日,瓦峪河秦奎小区桥梁、石坝河峪石路桥梁两侧道路封闭,车辆行人可从教堂路、公园南路等路段绕行。根据施工计划,6月30日前将完成全部涉河工程,7月进行桥梁预制吊装,8 - 9月实施道路抬高与配套设施建设。吕立东满怀期待地表示:“重建后的桥梁不仅能抗大洪,还会成为景观节点。”以石坝河卫生院人行拱桥为例,其采用美观的拱型设计,桥面铺设防滑地砖,两侧设置观景栏杆,待周边引道沥青路面铺设完成后,将串联起石鼓山公园与居民区,形成“防洪 + 便民”的复合型市政空间,为居民提供休闲好去处。
从“灾后重建”迈向“长效守护”,渭滨区以此次治理为契机,将石坝河、瓦峪河治理打造为“城市伤疤修复”的典范。水利局建立起严格的图审、材料复检等制度,确保5447万元水利资金精准高效使用;住建局通过“桥梁抬高 + 河道扩宽 + 智慧监测”三重有力举措,将曾经的“水患教训”转化为城市治理升级的强大动力。未来,渭滨区将继续秉持科学治水、民生优先的理念,持续完善城市防洪体系,让城市在面对洪水时更加从容,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安心、美好。(李海妮)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