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6•26”国际禁毒日即将到来之际,陕西省虢镇强制隔离戒毒所“秦之蓝”禁毒法治宣讲团紧扣“健康人生,绿色无毒”主题,为宝鸡市陈仓区西城高级中学的师生们送上了一堂形象生动的禁毒法治教育课,慧眼识毒,现场拆解毒品“伪装术”。
戒毒民警以成瘾性物质为切入点,采用理论知识讲解与典型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深度解析成瘾性物质的本质特性、成瘾原理及滥用危害。通过视频演示及实物模型讲解,将“咔哇潮饮”“曲奇饼干”等新型毒品的伪装手段一一拆解,直观揭示其披着“零食”外衣的诱骗套路,详细传授“辨包装标识、看成分用途、拒陌生馈赠”等实用防范策略与基本识别技巧。针对中学生社会阅历浅、易受诱惑且好奇心强的特点,民警用“上头电子烟致幻失控”“网红饮品成瘾毁容”等惨痛案例戳破“尝试一次不会上瘾”的致命谎言,用鲜活教训为同学们敲响拒毒警钟,牢固树立“拒绝第一口”的自我保护意识。
“某高校一名00后大学生贩卖‘上头电子烟’获刑7年,这份判决背后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吸食‘笑气’‘丁烷’等未列管成瘾性物质,又会面临怎样的法律风险?”法律知识普及环节,民警结合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等相关法律条文进行了抽丝剥茧的专业解读,从“上头电子烟”中的合成大麻素如何触发刑事追责,到“笑气”“丁烷”虽未列管却因其危险化学品属性而严格管控,用严谨的法理分析撕开“新潮玩具”的真面目,并借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予以形象比喻:“毒品就像哪吒要降服的妖魔,而法律则如同乾坤圈划定不可逾越的红线,一旦触碰,必将受到严惩。”让禁毒法律知识变得通俗易懂。
“所有药品都能随意购买服用吗?”“陌生人递来的不明饮料如何应对?”“网红潮品暗藏哪些陷阱?”民警通过精心设计禁毒趣味知识谜题,巧妙地将专业禁毒知识转化为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抛出的一连串贴近生活的问题点燃了现场互动热情,互动问答环节秒变“防毒脑力大闯关”,引发同学们的热烈讨论,大家纷纷举手抢答,分享应对妙招。这场寓教于乐的趣味互动挑战,让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会辨识毒品诱惑、抵御毒品侵害,将识毒、防毒、拒毒的方法技巧转化为守护青春成长的“安全护盾”。(袁军峰、张玲)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