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西安碑林法院:“司法急诊”解养老钱困局

发布时间:2025-06-05 15:09:29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法院的同志,快帮我们拿个主意吧!” 黄雁社区干部焦急地向碑林法院速裁庭发出求助。经了解,社区内一位老人出于对养老机构的信任,将自己多年积攒的养老钱借给了一家养老中心。该养老中心以高额利息为诱饵,承诺到期按时还款。然而到了约定的还款日期,却以各种理由拖延搪塞,如今负责人更是不见踪影,电话不接、信息不回,老人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与无助之中。这笔养老钱承载着老人对晚年生活的全部希望,一旦损失,其生活保障将面临巨大困境。

2025 年 5 月 30 日,接到求助电话后,碑林法院速裁庭高度重视,法官助理阎颖哲与书记员侯馨蕊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赶往黄雁社区服务中心。刚到社区,便被社区干部和闻讯赶来的居民围住。

考虑到此事直接关系老人生计,干警们耐心安抚老人的情绪,让老人平复心情,详细讲述事件经过。随后,围绕借款过程的关键信息,仔细询问老人与养老机构签订合同的具体条款、借款交付的方式、是否有证人见证、是否保留了与负责人沟通的聊天记录等情况。在梳理事件细节的过程中,干警们深知许多老人对法律知识了解有限,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老人和在场居民解释相关法律要点,强调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对于证明借款关系的重要性,反复叮嘱老人一定要妥善保存所有相关材料,包括纸质合同、转账凭证、手机短信、微信聊天记录等,任何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维权的关键。同时,干警们对老人提供的合同及其他证据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查看,从合同的签订日期、利息约定、还款期限,到每一个条款的表述,都认真分析研究,针对老人提出的疑问,结合法律规定进行了详细解答,确保老人明白其中的法律关系和维权要点。面对老人因担忧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干警们还不断给予心理上的安慰,让老人感受到温暖与支持。​

为了避免更多居民遭受类似损失,干警们以此次事件为典型案例,向社区居民开展了一场生动的普法宣传。他们结合养老领域常见的金融诈骗手段,详细讲解了不法分子常用的 “高息诱惑”“亲情关怀”“虚假项目” 等诈骗套路,提醒居民面对高息诱惑时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同时,干警们着重强调,在签订任何涉及大额资金的合同前,一定要与子女充分沟通,或者向社区、法院等专业机构咨询,了解其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此外,日常生活中要增强证据留存意识,养成保留交易凭证、沟通记录的习惯,一旦遇到问题,能够及时寻求专业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法院干警的悉心指导下,老人对下一步的维权方向有了清晰的认识,心中的焦虑也逐渐消散。而社区居民通过此次事件,风险防范意识得到了显著提高,纷纷表示今后在面对类似情况时会更加谨慎。此次援助工作不仅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更在社区内起到了良好的普法宣传效果,获得了居民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赞扬。​

“无讼社区” 创建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碑林法院干警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每周固定下沉社区、有求必应的服务模式,彻底改变了以往 “坐堂问案” 的传统司法方式,主动 “上门服务”,深入社区一线,排查各类矛盾纠纷隐患。在工作中,干警们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将司法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社会治理的最前端,尤其在涉民生领域纠纷的防范化解方面下足功夫。他们积极与社区干部、网格员等加强协作,建立起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对发现的矛盾纠纷及时介入、提前化解,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未来,碑林法院将持续完善 “无讼社区” 工作机制,进一步聚焦群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加强风险预警能力建设,及时发现潜在的矛盾纠纷风险点。同时,强化前端治理能力,创新工作方法,开展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从源头上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通过不懈努力,把更多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让司法服务切实贴近群众、温暖民心,为维护社区和谐稳定、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司法力量,全力织就一张坚实可靠的 “无讼之网”。(碑林区法院)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