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铜川市委副书记、市长郝光耀在“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力打好重点领域攻坚硬仗”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介绍,2024年铜川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4%,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陕西省第一方阵,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经济发展稳进提质 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
据介绍,今年一季度,铜川市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8%、9.4%、7.7%,均位列全省第二。工业经济稳健增长,去年规上工业增加值提升7.5%,非能源工业占比达39.5%;12GW单晶电池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分别达78%、46%;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冰雪游、红色研学游等新业态带动社零总额增速连续6个季度居全省前列。
铜川市聚焦铝基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光电子三大产业链,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铝基新材料产业链形成10大类900余种产品,部分应用于航天航空领域;汽车零部件产业链2024年增加值同比大增62.4%,跻身全省支点城市;光电子产业增至39.2%,获批省级创新聚集区。同时,科技型陶瓷产品出口海外,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推动企业培育和成果转化落地见效,累计签订成果转化协议13个,承接科技合作项目超50项,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19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至415家。
作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光伏贷”“园区贷”持续激发经济活力,2024年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3.91%。国资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增长15%。三次获评(区域)最具投资营商价值城市,经营主体满意率全省第一。
城市更新加速推进,累计改造老旧燃气管道578公里、排水管网189公里,计划年内打通8条断头路,改造老旧管网767公里;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累计打造38个省级示范村、60个市级重点村,空气质量连续两年稳居汾渭平原首位。民生领域,市属困难企业职工养老问题稳妥化解,“名校+”办学模式深入推进,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以上占比达23.12%,连续五年获评“全省平安市”。
营商环境突破升级 精准服务破解企业痛点
针对如何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郝光耀表示,近年来,铜川市坚持以持续深化“营商环境突破年”活动为抓手,奋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送三解三优”助企纾困机制和“铜易创业”线上服务平台入选全省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今年,铜川将力求以“点”上攻坚突破带动“面”上整体跃升,不断擦亮营商环境铜川品牌。
在激发市场活力上求突破。紧扣发展所需,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陕西首批、全国领先的小微企业转型贷款在铜落地,“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入选全国深化改革典型案例。纵深推进普惠金融改革,加快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深化和规范“银税互动”,探索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精心组织开展“金融服务进园区进企业”等政银企对接活动,全力缓解市场主体“融资难”和金融机构“放贷难”等问题。截至3月末,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3.4%,增速连续四个月居全省第一位。
在提升监督效能上求突破。铜川不断深化服务型执法改革,加快推动执法理念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努力以精准服务、智慧监管、包容执法,为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今年,铜川探索开展“助企加速度 服务我先行”执法专项行动,推行“监管一站制、入企备案制、检查随信制、问诊点单制”,全流程规范涉企执法检查行为,着力构建“企业出题、监管答题”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在创新服务模式上求突破。始终坚持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全力推动线上线下政务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加强跨部门政策、业务、系统协同和数据共享,一万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秦务员”,“一网通办”率达到93.6%。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车上牌等20余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落地,进一步打通惠企便民“最后一米”。同时,探索创立“项目管家”,建立全周期服务机制,一企一策为项目建设“把脉问诊”,助力项目快审快批,努力以更优服务助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
高质量项目攻坚提速 全周期管理赋能有效投资
铜川市发改委主任田卫东介绍,今年以来,铜川以持续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工作抓手,聚力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稳居全省第一方阵,总体工作主要有四个特点。
大抓项目导向更加鲜明。今年铜川继续推行领导包抓、专班推进等有效做法,市、区县两级“四大家”班子成员包抓156个省市级重点项目,市委、市政府定期专题研究,市人大、市政协跟踪监督,每名副市长牵头一个重大项目专班,上下联动、大抓项目的导向更加鲜明。一季度,铜川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工业投资、民间投资、社会资本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3.2%、33.8%、25.1%、26.6%,投资结构持续优化。
项目管理机制更加完善。在推行“四个一批”管理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招商引资联席会议制度,将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纳入监测管理范围,统筹运用在线审批、智慧监管等平台大数据,持续强化“红、黄、绿”项目偏离度动态监测,及时有效解决各类问题。同时,聚焦通堵点、抓关键,全面推行“三张清单”,实行“五个通报”,以强有力的制度推动项目建设按计划推进。截至3月底,全市“四个一批”在库管理项目1073个,总投资2291亿元,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长12%和15%。
重点项目推进更加有力。聚焦提升项目“五率”(招商引资落地率、前期手续办结率、储备项目开工率、计划投资完成率、竣工投产达效率),坚持和完善“周调度、月通报、季评价”工作机制,定期印发开工任务和要素保障“两张清单”,每季度组织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观摩点评、联合督导,倒逼项目快落、快建、快达效。一季度,省市级重点项目开工率分别高于年初计划48个和16个百分点。二季度,铜川将再开工建设市区级重点项目163个,总投资175.9亿元。
要素服务保障更加高效。瞄准项目全周期全链条要素保障单位,建立了“多部门参与、事前会商、充分衔接、一次办结”的协同工作机制,推行提前介入服务、不见面审批、多事项并联审批,区县上报的农用地和土地征收审批事项即报即审,新开工重点项目环评审批时间压缩30%以上。一季度134个计划开工项目立项、土地、环评手续办结率均达到100%。常态化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有效利用新开工民间投资项目贷款贴息政策,定期举办“政银企”对接活动,为30个重点项目投放贷款25亿元。
下一步,铜川将持续巩固高质量项目建设的良好势头,推动机制高效运行,及时发现问题,积极纾困解难,全力以赴打好扩大有效投资硬仗。(潘睿)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