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课例展示、策略探讨和经验共享,探索教育改革背景下的课堂范式,助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区域教育质量。2025年4月9日上午,由西安高新区教育体育局主办的以“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创新实践”为主题的区级精品课例展示课活动在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举办。来自全区初中学段骨干教师和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名校+”全体教师参与活动。
开幕式上,学校以“致真”课程成果展演中拉开帷幕,展现了学生在艺术与文化素养培养中的丰硕成果。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名校+”党总支书记、总校长刘占权表示,学校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教育教学的核心是课程,实施课程的核心是课堂。课堂,是教育改革的“最后一公里”,是学生成长的“生命场域”,更是检验教育理念的“试金石”。十年来,高新一校一直致力于在“致真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探索从“知识传递”到“素养生成”的课堂变革之路。从目标教学有效课堂的深入实践,到思维型课堂的问题导引,再到致真思辨课堂的探索建构,让课堂回归“真问题、真探究、真成长”。今天的高新区精品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是西安高新区教育体育局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的又一次更新教学理念,提升教学水平的良好契机。高新一校愿以“软实力”——一场静悄悄的课堂革命,为未来人才培养提交一份“高新答卷”。
中学教学部崔群娣主任在《基于“致真课程”理念,探索AI赋能跨学科教学新生态》微报告中提到,当代教育者需要打破学科界限,利用技术手段重新构建知识传递新路径。在“人工智能赋能的课堂范式创新”部分,她强调坚持“人工智能服务于教育”的原则,其核心价值在于赋予师生力量,优化教学的整个流程。最后,她表示,教育的真谛在于让技术回归其工具的本质,让学习真实地发生。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展示的课例,并非人工智能技术赋能跨学科教学的展示场,而是对教育本质的深入探讨。她期盼与各位教育同仁产生思维上的共鸣,以专业自觉应对时代的挑战。
在精品课例展示环节,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的骨干教师为大家集中展现了在新课程新教材理念引领下,该校对落实教学方式变革的探索、实践与成长。这些课例不仅涵盖了初中学段各个学科,还充分体现了跨学科融合的教学理念,为推动区域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示范。
唐珊珊老师执教的九年级英语阅读课《Sad but Beautiful》围绕阿炳与《二泉映月》展开,利用AI技术为学生打造了一座360度全景的在线虚拟音乐博物馆,突出了英语与音乐学科之间的融合和AI赋能教学的创新理念。唐珊珊借助AI技术还原阿炳生平动态坐标图,可视化呈现其苦难与艺术成就的关联,同时,带领学生对比赏析了Deepseek生成的《二泉映月》英文评论,有效助力学生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应用,引导学生思辨“音乐之美源于生命之痛”的深层逻辑,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新课标背景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可借鉴的范式。
专家团队对每节课进行了细致点评。专家们指出,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创新,不仅需要关注学科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跨学科主题学习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视角,而AI技术的赋能则让课堂更具互动性和个性化。专家建议,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进一步挖掘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将创新策略与教学目标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转型。
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区域教师搭建了一个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也为教育改革注入了新活力。与会教师纷纷表示,通过观摩课例、聆听专家点评,对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未来,教师们将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实践,推动课堂教学质量全面提升。
(西安市高新第一学校)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