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蒲村镇始终坚持党建引领赋能乡村发展的新路径,以高质量发展、和美乡村宜居宜业、农民群众幸福美满为目标,实现党建引领村民自治、党建引领乡风文明、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党建引领和美乡村的新格局,携手干群共同打造“幸福家园”。
强化党建引领 夯实基础组织美
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第一动力”,将党建引领融入乡村治理中,紧扣“促发展、惠民生”主题,强基础、固基本、促提升,着力把村党组织打造成推进乡村振兴的战斗堡垒。扎实开展学习教育,有序实施村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深入推进“四美”红旗村和“金银铜牌”村创建,常态化研判分析村“两委”班子运行情况,推动全镇村级班子抓乡村发展坚强有力。
持续加强村干部特别是村“一肩挑”人员管理监督,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严格落实“334”工作机制,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培训等方式,依托镇内湾柏树党支部旧址、老红军赵克祥先进事迹等红色教育资源,动态培育储备了30名村级后备力量,有力打造了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骨干队伍。
强化环境整治 宜居宜业生态美
在学习践行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中,蒲村镇以地域实际为基础,以科学规划为引领,立足生态优势,突出村域特点和人文特色,在改变人居环境“脏、乱、差”面貌的同时,着力提升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良性循环,打造美丽生态处处可见的和美乡村。
蒲村镇在镇区及周边的蒲村村、祥和村、赵家台村等7个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项目,建造污水处理系统,美化生态环境;在镇村主街道进行改造提升工程,大力实施绿化美化约2800平方米,动用人工和机械1200余次,将“将就”如厕变“讲究”如厕,完成卫生厕所改造1600余户,为美丽乡村建设增色添彩。
强化产业融合 创业增收经济美
乡村环境美起来,群众生活更要好起来。蒲村镇以产业为基,从群众最关心增收致富入手,“千万工程”有了生命力。
走特色路,打生态牌。在产业发展上,蒲村村围绕中药材种植基地,依托地域优势,外出培训学习,大力发展丹参、菊花、射干、决明子等中药材种植,吸纳周边100多名群众在合作社务工,在产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带动村民群众共同致富。
鲁家庄聚焦“一碗面”战略,先后建成5000多亩优质小麦基地和千亩花椒基地,为县“一碗面”经济提供优质原材料,同时,吸纳当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产业兴旺,富民有望。赵家台村水果柿子、北庄营村板栗红薯的种植不仅富了村民的“钱袋子”,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带动老百姓致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有钱挣、有事干,全力打造全民共建的和美乡村。
强化典型培育 乡风文明生活美
身有所栖、心有所依。蒲村镇始终坚持以新时代“枫桥经验”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努力把基层治理经验转化为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具体实践,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让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
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在蒲村镇,现登记在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者约200人,建有1个实践所、7个实践站、6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并为各村配备10名网格员,他们勤走访、唠家常、送温暖,真心实意与村民沟通,摆事实、讲道理,“一人一策、一事一法”化解矛盾纠纷,真正将矛盾控制在网格内、化解在第一线,守护村居和谐稳定。
“好家风”树新人,助力乡村建文明。蒲村村以“家风代代传、明德树新人”为主题的传承周礼优秀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把“仁者爱人”、“尊贤敬老”、传统文化精华与本村世传家训有机结合,依托家风家训馆、村史馆、“文明一条街”等常态化开展活动,逐渐形成了村民自觉遵守村规民约、互帮互助、积极参与村级自治的良好风气。截止到目前,该活动受益群众达1.2万人次,也在全镇营造起崇德向善、知礼明德的文明乡风,群众幸福感持续上升。
乡村美丽多彩,群众幸福美满。蒲村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形成“集聚一批人才、振兴一方产业、致富一方百姓”的生动实践,持续做大做强“一药、一柿、一薯、一面”等“一村一品”产业,推深推实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实际行动践行“千万工程”经验运用,努力打造党建强组织美、环境强生态美、产业强经济美、培育强生活美的“四强四美”农村新图景。(蒲村镇人民政府 李红科 赵凯)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