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法院与交警部门的协同联动,统一交通事故纠纷处理的法律适用标准,提升一线执法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调解效率,共同推动交通事故纠纷的源头治理,3月21日,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鸣犊法庭副庭长王婷、法官助理李伟走进西安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长安大队,开展了一场以“交通事故纠纷案件法律实务与调解策略”为主题的专题分享会。
聚焦实务 以案释法明标准
分享会上,王婷法官结合多年审判经验,围绕交通事故纠纷争议焦点,系统阐释了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失赔偿规则。针对人身损害赔偿,解析了医疗费、伤残赔偿金等核心项目计算标准,并结合2025年陕西省人身损害赔偿项目、标准及计算方法与典型案例,回应了城乡差异、误工期与护理期认定等实务问题;针对财产损失,明确了车辆维修、物品损失、停运损失的证据认定与裁判尺度,为交警部门交通事故的责任认定与前期调解工作提供了清晰指引。
交警支队长安大队政委张飞普表示:“法院的实务指导让我们在处理事故时更有底气,调解策略和司法确认流程的优化将显著提升群众满意度。”
调解有方 司法确认提质效
法官助理李伟则从法院调解实务出发,分享了交通事故纠纷调解技巧与司法确认流程。
“调解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提出调解建议、明确责任主体、引导收集证据缺一不可。”针对司法确认程序,李伟梳理了从调解协议起草到法院审查的全流程要点,明确了“协议条款明确性”“当事人身份信息核验”“证据材料同步留存”等关键细节,助力交警部门实现“一站式调解+司法确认”无缝衔接,切实降低当事人维权成本。
法警联动 构建解纷新格局
此次交流活动是长安法院深化多元纠纷解决机制建设的生动实践,亦是法院、交警协同共治模式的创新探索。通过构建标准化、系统化的联动机制,不仅实现了法律适用尺度的精准统一,有效消除了事故责任认定与司法裁判之间的认知差异,更以调解关口的前移性变革,推动交警部门调解成功率与协议履行率双项指标显著提升。同时,通过司法确认程序的有效衔接,成功搭建起“即时调解—在线确认—快速履行”的一站式解纷通道,为当事人提供了高效率、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价值追求。
接下来,长安法院将持续推进“送法进警营”“巡回审判”等联动机制,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互鉴,凝聚交通事故纠纷化解合力,为维护区域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贡献法治力量。(李伟)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