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以更强责任意识,提供更优质检察产品

发布时间:2025-03-14 14:53:10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刻践行司法为民宗旨,从人民所需的食品药品,到涉民营企业犯罪相对不起诉适用,再到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切实办好群众身边的“小案”,进行了一系列的有益探索。

2024年8月11日,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在神树畔煤矿举行防范化解安全生产座谈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确保司法活动受到严格监督。

2024年以来,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以“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为目标,秉持“公益为先,责任在肩”的理念,为文物保护、民生福祉和企业发展构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通过深入开展“检护民生”“检察护企”等一系列专项监督活动,紧密围绕高质量发展大局,聚焦民生关切,不断强化民事检察监督职能,有效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依法履职,营造公平透明的法治环境

在“检察护企”的道路上,榆阳区检察院始终将“护”字放在首位,以检察之力为企业保驾护航。自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该院坚决落实民营企业平等保护和“宽严相济”的司法政策,积极探索和完善企业犯罪相对不起诉的适用机制。

2024年4月11日,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田飞鹏到三台界煤矿调研。

为更好地服务企业,榆阳区检察院在榆阳区产业园区管委会设立了“12309检察服务站”,并开通了企业家向检察长直接反映问题的绿色通道。2024年以来,该院已走访产业园区10次,深入企业20家,切实了解企业需求,解决企业难题。

在办理涉企案件方面,榆阳区检察院成功办理了多起涉及民营企业内部关键岗位人员的职务犯罪案件,包括挪用资金案、职务侵占案等,有效维护了企业的财产安全和经营秩序。同时,还积极办理涉企行政公益诉讼案件、民事监督案件和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全面保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2024年4月26日,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召开涉餐饮烟草案件“检察护企”座谈会,榆林市公安局高新分局、榆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和榆阳分局相关人员受邀参加。

值得一提的是,在办理的6件餐饮企业无证零售烟草非法经营案中,办案人员深入调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并召开了案件听证会。在充分考虑企业实际情况和社会影响后,作出了相对不起诉的决定。同时,积极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烟草专卖局沟通协调,制发检察建议,推动对辖区内类似行为进行宣传、教育和劝导,有效预防类似行为的再次发生。

通过深化“检察护企”专项行动,榆阳区检察院与区公安机关、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建立了紧密的协作关系,共同探索预防犯罪、打破供需不平衡的新路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为企业发展营造了公平、公正、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也实现了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社会效果。

牢记嘱托,全力守护历史文化遗产

2024年9月19日,榆阳区检察院办理的督促保护明长城归德堡行政公益诉讼案获评最高人民检察院长城保护典型案例。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该院依法履职的高度肯定,更彰显了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和公共利益维护中的使命担当。

2024年4月,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在榆阳区产业园区管委会挂牌设立“12309检察服务站”。

归德堡作为榆林明长城的重要军事防御堡垒,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然而,随着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归德堡的历史风貌遭受了严重破坏。两座通讯铁塔紧邻古堡墙,配电房、花坛等设施占地面积庞大,直接威胁到堡墙的安全和完整性。

面对这一问题,榆阳区检察院果断出手,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的方式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经过与榆阳区文旅局、铁塔公司及相关部门的多次磋商和协调,最终达成了“先建设新铁塔,再拆除旧塔”的共识。在检察建议的推动下,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新铁塔顺利建成并投入使用,旧的通讯设施也得以拆除。同时,榆阳区检察院与区文旅局等部门联合签署《关于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建立公益诉讼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进一步推动了明长城保护工作的系统化、规范化发展。

2024年6月15日,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在方家畔煤矿进行送法进矿区宣传活动。

此次行动,不仅成功保护了归德堡这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更为文物保护工作树立了一个良好典范。通过检察机关的积极推动和行政机关、企业的通力合作,最终实现了文物保护与民生保障的和谐统一,极大地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公益保护意识。

检护民生,维护人民权益增进百姓福祉

粮食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耕地则是这基石中的灵魂。在榆阳区,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本是保障粮食生产的强有力举措,然而,部分乡镇的高标准农田被用于种植非粮作物,加之管护工作的缺失,农业生产受到了严重影响,这无疑是对宝贵耕地资源的一种浪费与误用。

面对这一现象,榆阳区检察院主动作为,精准施策。通过深入调研与分析,向相关行政部门及乡镇发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诉前检察建议。建议中明确指出,需对全区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及后续管护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摸底调查,同时加强技术指导,确保农田得到科学利用,并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系,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对于已存在的问题,建议有关乡镇政府迅速行动,修复受损设施,建立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高标准农田真正服务于粮食生产。

这一建议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响应。某乡镇负责人表示:“收到检察建议后,我们立即组织召开了多次专题会议,逐项梳理问题,制定了详细的整改计划。”行政机关也迅速跟进,开展专项检查,不仅列出了整改清单,还逐一指导乡镇完成整改,实现了问题的有效销号。特别是“非农化”“非粮化”现象的整改,成效显著,该案例也因此被陕西省检察院选为典型案例。

2021年以来,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创建党员示范岗14个,促进党建与检察业务融合发展。

在无障碍环境建设方面,榆阳区检察院在日常履职工作中,发现了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城区内盲道破损严重、设置不合理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残疾人士的日常出行。为此,该院向榆林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敦促其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与维护。经过一系列努力,共计修复盲道242处,极大地改善了残疾人的出行环境,体现了检察公益诉讼的社会价值。

2024年以来,榆阳区检察院以“检护民生”专项行动为契机,聚焦民众关切,全面排查案件线索。不仅加大了对危害民生犯罪的打击力度,还强化民事检察监督,特别是在虚假诉讼领域,持续加强公益诉讼检察工作,全方位保护民众利益。据统计,2024年该院已办理民生领域刑事案件4件,批捕1人,起诉3人;民事监督案件52件;行政监督案件9件;公益诉讼案件36件;每一项工作都实实在在地回应了群众的关切和期待,赢得了广泛赞誉。

凝聚合力,锻造高素质检察队伍

在榆阳区这片热土上,榆阳区检察院正以崭新的面貌,书写着检察工作的新篇章。队伍建设,作为检察事业发展的基石,被该院放在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按照“围绕工作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工作”的核心理念,该院将党建工作深深融入检察业务的每一个环节,以党建引领队伍,以队伍强化业务,形成了一股牢不可破的强大力量。
“党建工作不是虚无缥缈的,它要实实在在体现在我们的每一项工作中。”榆阳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田飞鹏的话语掷地有声。通过争创“党员示范岗”活动,14名优秀党员干警脱颖而出,他们以身作则,不仅在业务上精益求精,更在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树立了标杆,引领全院干警比学赶超,形成了浓厚的争先创优氛围。

“1+5”党建工作模式的提出,是榆阳区检察院党建工作的一大创新。这一模式以党建为引领,融合了队伍建设、业务提升、文化塑造、社会服务、党风廉政建设五大方面,构建起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党建工作体系。党旗飘扬下,榆阳区检察院的党建品牌“党旗就是力量”愈发鲜明,成为检察干警心中的精神灯塔。

2024年3月,榆林市榆阳区检察院与榆阳区文旅局和各相关行政机关进行磋商和座谈,明确各方职责,制定统一方案,共同推进归德堡长城问题整改。

在队伍管理上,榆阳区检察院认真落实干部管理“三项机制”,以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为抓手,筑牢干警的思想防线。新修订的管理制度,如一道道坚固的防线,确保了干警的行为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年终考核奖励与制度执行情况的挂钩,更是让干警们感受到了制度的刚性,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谈及未来,田飞鹏充满信心:“我们将继续秉承‘公益为先、责任在肩’的理念,无论是文物保护、民生福祉,还是企业发展,我们都将提供坚强有力的法治保障。”

新时代新征程,榆阳区检察院表示,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化为民情怀,聚焦民生关切,在依法办理各类案件的同时,积极延伸司法办案效果,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检察产品。

(榆阳区检察院)

责任编辑:曹新宇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