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将于202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此次修订文物保护法,将我国文物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上升为法律,进一步完善文物法律制度框架,推动文物工作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为推进实现文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更好法治保障。
西安市雁塔区不仅承载着千年的文化底蕴,更蕴藏着许许多多令人叹为观止的文物古迹,引得国内外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中,镶金兽首玛瑙杯见证着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辉煌,三彩骆驼载乐俑定格了千年丝路上的驼铃喧嚣,每一件文物都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这些穿越千年的文物得以保存,不仅依靠每一名文博工作者的呕心沥血,更离不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坚实保障和人民法院的司法护航。
以法律为盾,为文明护航。2月27日,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携手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市雁塔区文旅局,在陕西历史博物馆举办“文明之光 文物见证 法律之盾 护佑传承”主题普法宣传活动。馆内,法官干警对照着一件件精美的文物现身说法,详细介绍《文物保护法》实施的重要意义及重点法条。
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法官张雪芳: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依赖于一条条法律规定,更在于各方面的协同配合、全社会的认同与实践。2023年,雁塔区法院与区文旅局联合成立文旅“共享法庭”,并在陕西历史博物馆设立文旅“共享法庭”首个服务点,通过多方联动,形成行政执法与文物司法保护有机衔接的长效工作机制,织密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司法保护网,引导全社会提升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意识。
陕西历史博物馆五星级讲解员徐大卫:此次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强调了全体公民都有文物保护的义务,并且加强了关于文物保护权责、文物价值阐释以及流失文物追索等多方面内容,让更多的人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来,对于博物馆开展相关教育宣传工作是最有力支持。
馆外,雁塔法院精心设立了普法宣传点,法院干警与博物馆、文旅局文物科工作人员一道,通过发放《文物保护法》及宣传彩页、现场答疑等形式开展普法宣传,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过往群众和游客讲解保护文物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与必要性。
同时,将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在宣传中充分展示雁塔区的历史文化和文物资源,以激发群众对文物保护的兴趣和参与度。此次《文物保护法》宣传活动贴近群众生活,文化氛围浓厚,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
借法治劲风,扬起文物保护的风帆。下一步,雁塔法院将持续加强文物保护法律知识宣传,努力做历史的阅读者、文物的守护者、法治的践行者。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让我们以法为盾,以心为灯,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用点滴之力汇成磅礴江海,为文物保护和传承贡献力量,共同守护中华文明的血脉与荣光。(雁塔法院)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