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法治

西安中院:服务大局唱响发展乐章 以人为本书写民生答卷

发布时间:2025-02-26 11:29:46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2024年,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扎实履职、尽责担当。思想政治建设取得“新成效”,审判执行质效实现“新跨越”,法治服务大局绘就“新蓝图”,守护平安稳定迈向“新征程”,司法赋能创新打造“新引擎”,民生司法关怀彰显“新作为”,多元解纷体系激发“新活力”,保护胜诉权益展现“新举措”,生态司法保护提升“新颜值”,法治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

文/贺雪丽

设立西安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西咸新区法院揭牌履职,开启司法服务国家级新区建设崭新篇章;揭牌运行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1+45+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

2024年,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西安中院”)扎实履职、尽责担当,主动把法治保障放在服务西安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开放的大局中谋深做实,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安实践。

紧扣中心工作,护航高质量发展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西安肩负着西部陆海新通道核心枢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引领者等多重使命。而西安都市圈建设,在西咸一体化等战略的引领下正如火如荼地进行。随着城市版图的不断拉大,对法治战略布局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2024年12月19日,陕西西咸新区人民法院揭牌设立,西安法治战略布局实现“新拓展”。西安中院将筹建设立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历时294天,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完成,实现了“揭牌即运行、开门即办案”的目标,办成了西安法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开启了司法服务国家级新区建设崭新篇章,为西安城市发展大格局铸牢了法治根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区域,伴随着中欧班列等联通亚欧的贸易通道的扩容和发展,西安对外开放的大门正越开越大。为了更好地服务发展,法治化营商环境也需要“提档升级”。

 

2024年10月10日,西安中院在西安市浐灞国际港港务大道1号揭牌成立西安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开辟“新阵地”。西安市企业重整服务中心为“中央法务区”挂牌后入驻的首家法律服务机构,完善了“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法律服务职能,成为西安法院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中央法务区)建设的重要窗口。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生命之氧,更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而法治正是解开竞争之‘锁’的那串‘密码’。”西安中院党组书记、院长赵雷介绍。为了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体系,西安中院出台《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实际行动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024年,西安法院纵深推进“两行动、两措施”,推出11项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审结商事案件9.37万件。

 

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秦岭是中华民族祖脉,其保护关乎西安发展大局。聚焦秦岭生态保护,西安中院笃行不怠:2024年4月,设立的“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协调中心”聚焦秦岭生态保护;8月,牵头与陕西、四川、甘肃三地的13家中院共同签署《环大熊猫国家公园司法协同保护协议》;12月,协助承办第二届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工作会议,在秦岭国家植物园揭牌设立“秦岭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全力推动形成协同共治的秦岭生态环境司法保护战略新格局。

西安中院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找准司法审判的职能定位,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西安实践,为支撑和服务西安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推进多元解纷,不断提升审判质效

2024 年“五一”小长假期间,甘肃游客张某一家在某网站提前购买了《长恨歌》观演票,到达景区取票时却被告知“尚未购票”。驻守景区工作站的法官迅速协调,最终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该网站为游客退还之前买票费用并帮助游客成功购买次日观演票。“还好法院及时出面化解,让我们不虚此行!”张某说。

 

这是西安法院推动高效解纷的有力实践。多元解纷是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效率,进而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方式。2024年7月25日,西安法院多元解纷中心揭牌成立,多元解纷工作激发“新活力”。

这座建在“城墙里的解纷中心”,集多元解纷、诉调对接、诉讼服务、法律宣传于一体,是陕西省首个专门多元解纷实体平台,实现了调解资源、诉调对接、诉讼服务的“跨地域、跨层级”运行。试运营的1个多月的时间,中心就调解成功了871件案件。

近年来,西安法院多元解纷“朋友圈”不断扩大,就地解纷“参与度”不断提升,实质解纷“公信力”不断外溢。结合开展的“百千干警下基层”活动,西安法院将189个共享司法驿站打造成189个基层党建联系点,共同推动“1+45+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升级。西安中院“1+45+N”多元解纷工作体系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优秀案例”“陕西省枫桥式工作法典型案例”。

在多元解纷之外,审判质效的提升,更是西安中院让司法服务贴近民心、顺应民意的重要举措。西安中院立足审判主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力求在审判提质增效上取得新突破。建设审判管理调度指挥中心,建成司法数据中台,数字法院建设跃升至全国法院第一梯队;全面加强速裁审判,适用简易程序结案15.73万件,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8232件,推动8类案件诉前开展司法鉴定,民事案件平均审理时间同比缩短10天,降幅12.28%;推动诉讼服务提档,健全诉讼服务“全科门诊”,123项诉讼事项实现在线办理,80.5%的案件实现网上立案,81.79%的诉讼文书实现线上送达。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西安中院“案件全生命周期”连续三年版本升级,审判质效提升取得新突破。受理案件增幅连续3年下降,一审判决发改率降至10年来最低水平,执行到位率位居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第一。

西安中院不断提升司法审判质效,并以多元解纷等方式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为推动西安高质量发展夯实了法治根基。

做实司法为民,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西安中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民生福祉,持续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以“如我在诉”的理念办理好每一起案件,群众司法获得感大幅提升。

对于北方城市而言,冬季供暖直接影响着民生“温度”。曾经,西安全市法院供热合同纠纷新收案件数量大,审判形势较为严峻。“取暖问题不仅仅是某一户群众‘家里热不热’的问题,更是群体性、长年性的民生‘刚需’。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有效平衡供热方与取暖方的权利义务,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赵雷表示。

为“稳民生、保供热”,加强类案规律化研究,西安中院在进行深入调研后制定《供用热力合同纠纷裁判指引》,对供热合同纠纷案件的特点等进行全面阐释,并就“串联式供热收费标准”“供热温度证据采信”等14个方面的疑难问题提出明确指导意见,在全市法院范围内进一步统一司法理念。

 

2024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北京、河北等8省(市)高院在西安中院召开全国部分法院供用热力合同纠纷调研座谈会,民生司法保障增添“新温度”。会上,专门推介了西安法院供用热力合同纠纷源头预防及多元化解工作的经验举措。在这一份“西安经验”里,有用心良苦的顶层设计,更有可观可感的为民担当。2024年,西安新收一审供用热力合同纠纷案件数量同比下降63.69%,群众温暖过冬的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强。

 

守护民生温度,不止在守护“暖冬”的经验里,也在守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实践中。2024年5月30日,西安中院办理的沙某某诉袁某某探望权纠纷案入选最高法院首次发布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专题指导性案例,司法裁判引领社会“新风尚”。案件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有利于家庭和谐为原则,支持祖父母隔代探望权,符合我国传统家庭伦理观念,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公序良俗,失去子女的老人探望孙子女、外孙子女的权利有了裁判先例,《人民日报》予以宣传报道。

信访法治化工作开启“新窗口”,也让民生底色更加鲜亮。2024年7月,中央信访工作联席会议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现场会在西安召开。西安中院坚持民有所盼、我有所行,指导基层法院扎实推动诉讼服务中心社会功能改革,实现诉讼服务因地制宜。

推动执行工作高质量发展,也是服务“大民生”的重要支撑。西安中院创新的“三统一” 工作机制,强化了对执行工作的全方位管理、指挥和协调,确保了交叉执行案件的高效、公正处理。西安市法院通过落实执行局局、庭、 处领导包抓片区制度,形成了严格的监督和激励机制。“通过‘三统一’机制,我们有效避免了移送法院在交叉案件中可能存在的不讲原则、随意性大等问题,确保了执行工作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赵雷介绍。

 

紧扣发展大局,为西安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不断提升审判质效,为发展夯实法治根基;精准对接群众需求,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巩固提升基层人民法庭“两化”建设,“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工作再续新篇;原创公益微电影《律动心弦》荣获第37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知识产权电影短片奖”,法治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2024年,西安中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亮点工作让司法为民理念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中得到彰显。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更是西安法院巩固全国一流法院成效的关键年份。西安中院将聚焦稳处全国一流法院行列目标,接续巩固提升,接续夯实优化,着力实施“四化四工程”以及“四个最”小切口创新,把牢政治引领“方向盘”,坚守审判执行“基本盘”,做强服务大局“特色盘”,坚守公正司法“生命线”,擦亮多元解纷“创新盘”,赋能数字司法“新引擎”,打造高素质队伍“铁营盘”,筑牢拒腐防变“防火墙”,不断创新司法服务方式,努力开创高质量司法新局面,为护航西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