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确保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商洛商州法院速裁庭秉承“如我在诉”理念,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立审执协调配合 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的工作指引》的要求,推行“谁审理、谁负责督促履行”工作机制,将“督促履行+判后回访”融入每一起案件中。
当庭履行,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2024年5月,张某未经权利人授权,擅自在其经营的网店上销售某化妆品,被该品牌化妆品的商标权所有人河南某公司起诉。
审判团队承办案件后,及时与被告取得联系,充分了解案件经过,建立微信群开展调解工作。经过多次释法析理、背对背调解,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张某通过微信转账将1000元赔偿款支付给河南某公司,做到了案结事了。
2024年全年,速裁庭共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88件,判决43件,调解85件,撤诉60件,其中当庭履行案件80件(不含督促履行后撤诉案件)。
督促履行,及时兑现胜诉权益
“法官,说好的1号之前给钱,现在都10号了,被告还没有给我,我现在咋办啊?”
原告田某在被告雷某小吃店务工,2023年12月的一天,田某在店内打扫完卫生,摆放凳子时滑倒受伤,导致骨折。由于监控视频显示原告在受伤之前换上了自己的新鞋,没有穿店内统一配发的鞋子,双方对原告受伤的原因分歧较大,故对赔偿问题协商未果。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了分五期支付赔偿款的协议。但在第二笔履行期限到来时,被告并未按期支付赔偿款,原告便向承办法官求助。
接到田某电话后的承办法官对其进行了安抚,随即联系雷某,询问其没有如约履行的原因。经了解,原来是当庭履行第一期后,雷某觉得心里委屈,很亏。面对雷某的倾诉与抱怨,办案法官耐心细致地劝导,同时告知其拒不履行裁判文书所应承担的严重法律后果。最终,雷某放下了对抗心理,积极按照约定向原告履行赔偿款。之后,每到履行期间届满的前两三天,承办法官就主动联系雷某,提醒其履行,到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到来之前,雷某已经主动将执行款转给了原告。
在督促履行工作方面,速裁庭坚持通过电话、短信、微信、上门走访等多种方式,督促债务人自觉履行还款义务,尽最大能力避免因履行问题加剧矛盾。
判后回访,确保权益履行到位
2024年8月,高某诉赵某某及某保险公司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在速裁庭审结。近期,承办法官通过电话对该案当事人进行了判后回访。
“对方已经按照判决书要求的时间,将赔偿款支付给我了,太感谢法官了!”高某说道。挂断电话后,高某就将被告的支付凭证通过微信发送给了承办法官。
近日,速裁庭各审判团队对2024年已生效的53件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进行了集中回访,当事人反馈案件均已履行到位。通过判后回访,及时跟进和追踪履行结果,从源头上减少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数量,有效节约司法资源,切实提高纠纷化解效率,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为社会治理增效赋能。
审判工作不是“一判了之”,督促履行、判后回访是延伸能动司法向后端发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强诉讼服务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能动司法的政治责任感,彰显了司法力量和温度。下一步,速裁庭将常态化开展案件“督促履行+判后回访”工作,确保当事人权益及时兑现,倾情谱写审判的“后半篇文章”,推动矛盾纠纷执前化解。(寇宇婷)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