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地方

陕西镇安县永乐街道:打出党建引领“组合拳”,助力乡村振兴“加速跑”

发布时间:2025-01-06 09:04:03 推广 来源:中国报道

近年来,陕西省镇安县永乐街道依托自身区位优势和良好生态环境,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探索引入兴村富民的源头活水,走出了一条组织引领、产业分明、民生幸福的乡村振兴新路子。

文/许兰铖

深秋的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落,一位来自西安的游客在镇安县永乐街道安山村海棠山露营地醒来,眼前的景象令他惊叹不已:“早上起来看到这样的景,犹如步入了人间仙境!”

举目远眺,云海翻腾间,翠绿山峦层层叠叠,大自然的杰作令人叹为观止。不仅云海壮观,安山村还藏着另一番景致:精致的民宿点缀其间,明代村寨错落有致,游客纷至沓来,这是镇安县乡村振兴的美丽缩影。

安山海棠云海

镇安县永乐街道位于镇安县中部,面对山大沟多,耕地稀少以及资源匮乏的困境,街道领导班子坚持党建引领,按照镇安县“四变转型、五好培强”之路,变废为宝、变财为业、变散为聚、变绿为金,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组织建设好、发展模式好、联农带农好、风险防控好、经济收入好的“五好培强”,街道各村集体经济持续向上向好,赋能乡村振兴。

聚乡村合力,盘活闲置资源焕发新生机

在永乐街道东边,隐匿于喀斯特地貌怀抱中的安山村,正悄然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这里曾经因缺乏土地、人才、矿产和大项目而陷入发展困境。面对重重挑战,安山村党支部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探索出一条以乡村游为引擎的党建引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业态转型之路。

走进安山村,一股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那是高山无污染生态环境的馈赠。为了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村里建设了三处负氧离子监测站,让每一位来到海棠山的游客都能享受到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村党支部书记苏文明感慨地说:“我们就是要让这清新的空气成为我们村的一张名片。”

在耕地利用上,安山村同样下足了功夫。全村2173亩耕地中,有1000亩被打造为有机蔬菜建设基地,100亩作为药食同源的保健品建设基地。每50亩耕地建设一处水窖,确保蔬菜种植用水的充足供应。村上的生态产品检测中心更是为有机蔬菜的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张翠芳是村里的有机蔬菜种植户,她兴奋地说:“以前我们的蔬菜都是自己吃或者卖给邻村,现在有了这个检测中心和加工厂,我们的蔬菜可以卖到全国各地了!”

在民宿改造方面,安山村借鉴了柞水杨坡院子的成功经验,对全村60户农户进行了陕南民宿改造。其中,“云涧民宿”作为首批改造的民宿之一,从2024年1月份至11月份民宿营业收入就达到了约110万元,解决了10余人的稳定就业。民宿主人苏文良自豪地说:“以前我们这里的房子都是闲着,现在变成了民宿,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吸引了很多游客来我们这里玩。”

除了民宿和有机蔬菜,安山村还充分发挥海棠山的地理优势,建设了观景台、修复了古山寨、建设了曲云相声艺术馆和海棠云海暸望台等设施。这些设施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也成为村庄新的经济增长点。

对于未来的发展,安山村有着清晰的目标:民宿要实现北方的“莫干山”标准;民俗要打造海棠山上的“袁家村”品牌;农民要转变为具有专业技能的“农民工”。苏文明表示:“我们要继续盘活村里的闲置资源,让安山村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如今,安山村正以崭新的面貌迎接着八方来客,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正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借非遗之力,拓乡村发展新路径

秦岭深处,庙坡村宛如一颗遗落的明珠,静谧地躺在镇安县永乐街道东南约9.5公里处的怀抱中。这里的村民世代以耕作为生,却也守护着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庙坡陶瓷。

走进庙坡村,弯曲的乡村道路两旁,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村党支部书记黄全玉站在百年老窑前说:“庙坡陶瓷是我们的根,也是我们未来的希望。”庙坡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引领作用,与姜继安、黄冲、房永良、陈学凯等多位传统匠人紧密合作,计划复修百年老窑,抢救性保护老窑遗址,并组建陶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

庙坡陶瓷

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庙坡村“两委”明确以宣传、保护、传承、发展非遗文化为重点,积极引育本地陶瓷产业领军人和制作技艺传承人才。他们计划打造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庙坡陶瓷技艺人才工作室+陶瓷研学基地+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现代村庄,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非遗的魅力。

以此为依托,庙坡村的油菜花海种植项目也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庙坡村的田野上,油菜花海如金色的海洋,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网络直播为游客提供了全新的观赏体验,进一步提升了油菜花海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而油葵大豆四季复合种植和中蜂养殖等项目的稳步推进,更是为庙坡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庙坡村油葵大豆四季复合种植稳步推进,发展中蜂养殖300余箱,目前已初见规模。该村采取“支部搭台,群众唱戏”的模式,以“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合作链条,形成以蜂蜜、蜂王浆酒、蜂蜡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为一体乡村振兴发展商业模式,持续带动闲置劳动力就近就业稳定就业。同时以“村委养花我养蜂”的模式,鼓励村民在自家养蜂,村委会提供技术和种蜂,蜂蜜统一回收销售以带动农民增收。

如今,庙坡陶瓷已成为庙坡村的一张亮丽名片,它不仅弘扬了保护非遗文化品牌,促进了手工陶瓷技艺的传承,更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三产的融合发展。据统计,庙坡陶瓷已带动45户172人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其中脱贫人口18户、87人。庙坡村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书写着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用特色之力,焕发乡村经济新活力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镇安县城以南8公里处的孙家砭村。这个宁静的村落,由原小西沟、孙家砭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被连绵的山峦和郁郁葱葱的林木环抱。村头,几位村民正围坐在一块大石板上,忙碌地挤压着布袋中的麦芽糖原液,空气中弥漫着阵阵香甜气息。

“这麦芽糖啊,可是咱们孙家砭的宝贝。”一位村民边忙活边说,“我们选用优质小麦,经过浸泡、育芽、蒸煮、榨汁、提纯等五道工序,才能制作出这香甜的麦芽糖。”他的话语中充满了自豪和喜悦。

麦芽糖制作

随着他的指引,笔者走进了孙家砭村的麦芽糖制作工坊。这里,村民们正忙着将处理好的玉米碎粒洗净、浸泡、蒸煮,准备进行榨汁和提纯。整个工坊内,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一片繁忙的景象。

而在村子的另一边,甘蔗酒的酿造同样如火如荼。在一座简陋却整洁的厂房里,村民们正忙着挑选甘蔗、压榨蔗汁、进行发酵和蒸馏。一股醇厚的酒香从厂房内飘出,让人陶醉其中。

“这甘蔗酒啊,可是咱们孙家砭的特色。”一位酿酒师傅说,“每年酿造甘蔗酒约5万斤,能创造75万元的经济收入呢!”他的脸上洋溢着满足和自豪的笑容。

除了麦芽糖和甘蔗酒,孙家砭村的农家小院全猪宴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这里,游客们可以品尝到由当地土猪烹饪出的各种美味佳肴。炖、炒、蒸、凉拌……每一道菜都让人垂涎欲滴。

“全猪宴不仅让我们传承了当地的饮食文化,还为我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一位参与全猪宴制作的村民说,“现在啊,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了!”

孙家砭村通过精准实施麦芽糖制作、甘蔗酒酿造和全猪宴等项目,不仅传承了当地的传统文化,更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孙家砭村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让这个小村庄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昔日山水困乡民,今朝产业兴家园。镇安县永乐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干群携手,通过发展特色产业、盘活集体资产、引入社会资本等多种方式,实现了集体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接下来,街道将继续推动“四变转型、五好培强”新路径,以党建为引擎,壮大集体经济,引领发展方向,提升发展质量,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