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铸魂担使命,奋楫扬帆新征程。
在渭河北岸的西咸新区秦汉新城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马家堡立交东北方向,一条新的高速公路逶迤前行,如同长虹一样,瞰长陵、跃泾河,与包茂高速公路在泾河新城立交相接,这就是马家堡至泾阳高速公路项目(简称马泾项目)。
马泾项目是陕西省级公路网(2018-2035)规划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与G65包茂高速公路的联络线,项目起点位于机场专用高速公路马家堡立交,终点位于包茂高速公路泾河新城立交。路线全长8.3公里(含马家堡立交M匝道与泾河新城立交I匝道),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路基宽度33.2米,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全线新建桥梁10193m/17座,全线改造利用马家堡(枢纽)、泾河新城(枢纽)互通式立交两处(保留原有落地功能),概算总投资22.31亿元。作为西安北跨的重要交通通道,项目建成后将为西安市北向交通开辟更为便捷的高速通道,可快速分流过境车辆通过西安北部地区,对完善大西安交通圈,发挥西安作为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更好地带动西咸一体化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马泾(马家堡至泾阳)高速公路马家堡立交。
项目建设单位为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铜西马泾高速公路建设管理处(以下简称“管理处”)作为现场管理机构具体负责项目建设现场管理工作。管理处严格执行陕西交控集团及建设管理公司相关制度,建立完善管理处制度,制定印发了《合同管理实施细则(试行)》《马泾高速公路工程计量支付管理办法(试行)》《马家堡至泾阳高速公路项目设计变更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制度办法,从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财务、行政等方面规范管理,确保了各项工作有规可循、有据可依,自开工建设以来从办公经费、工程管理等方面进行成本管控,保证了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克难而进的马泾担当
文物发掘范围广、周期长。路线穿越汉长陵建设控制地带,汉唐墓葬分层布置,文物考古勘探发掘周期长。
拆迁工作复杂程度高。项目地处开发区,红线内拆迁房屋132余户,拆迁工作量大、复杂性高、群众诉求多、协调难度大。
交通保畅点多面广。项目起终点接既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专用高速公路、包茂高速公路,中间跨越沣泾大道等12条市政道路,交通保畅、施工组织困难,安全监管难度大。
桥梁结构型式多。桥梁工程规模大,上部结构设计型式多(含4种不同跨径预制梁、钢箱梁、变截面连续梁、现浇梁型式),施工投入大、过程管控精细化要求高。
环境保护要求高。项目跨越秦汉、泾河新城居民区,涉及包茂、机场高速拼接,距离环境监测国控点不足3公里,施工扬尘、噪声管控敏感点多,环保要求高。
城市景观融合难度大。项目穿越秦汉新城、泾河新城已建成区域的城市快速干道,实体工程外观和整体景观设计如何与城市风貌有效协调融合是本项目的重点。
泾河特大桥。
马泾项目位于西咸新区腹地,市政道路、管网、建筑物分布密集,虽然项目新增建设用地只有636.043亩,但拆迁安置132户,拆迁企业3家;迁改天然气管道及热力管道3处;迁改电力线路17条,其中330KV铁塔5座,110KV高压线路2条,35KV高压线路1条;迁改通讯杆线20处;迁移坟冢204座;文物发掘勘探12.986万平方米,发掘遗迹357处……项目建设制约因素多,施工组织、协调管理难度大。
面对征迁工作中存在的重点及难点问题,马泾项目全力配合地方政府开展征迁工作,工作中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坚持阳光拆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合法利益。坚持服务导向,保障建设环境,紧紧围绕工程进度,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矛盾,做到提前介入、深入研判,将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生态环境保护同样是建设中的重中之重,马泾项目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层层夯实环境保护责任。施工现场持续抓好“六个百分之百”和“七个到位”,确保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责任落实到位。一是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细则》,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建立环保常态化巡查机制,管理处、总监办、总包部分级成立环保巡查组,负责日常现场巡查,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三是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开展绿色施工、扬尘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对环保问题分类整治,落实专人整改;四是落实绿色施工常态化管理,严格落实出入口冲洗设备、便道清洁、湿法作业、裸土覆盖、焊烟净化器收集烟尘、砂石分离机再回收等一系列措施;五是规范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管理,组织全线排查,及时清场不合格机械设备,要求两标一码和检测报告齐全,定期更新完善非道路移动机械设备台账;六是督促环水保监理认真履行职责,开展日常隐患排查治理,定期进行环境监测,及时预警,确保项目不出现重大环境问题;七是积极开展大气污染治理宣传引导,通过文件宣贯、悬挂横幅、现场技术交底等多种手段开展宣传教育活动,营造人人讲环保的良好氛围。
马家堡收费站。
品质工程的马泾实践
交通运输部提出,要深化全生命周期建设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化工程建设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推进高水平建造和精细化管理,打造“安全耐久、经济绿色、传承百年、人民满意”的平安百年品质工程,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高水平安全、高品质服务、高品位文化,助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质量强国。
马泾项目负责人介绍,马泾高速作为全体参建人员的共同作品,不仅要圆满完成“通得了”的目标,还要力争“通得好”的点赞。这是建设者对项目的期许,也是对自身追求卓越的鞭策。
马泾项目开工伊始就锚定“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目标,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打造内实外美的“品质工程”。通过梳理项目重点,从路基、桥梁、路面、交安、绿化工程等方面入手,编制了《马泾项目品质工程创建实施细则》《马泾项目品质工程创建实施指南》,包含施工、监理和试验检测控制要点,配有重点工序标准化图片,彩印装订成册,用于指导品质工程创建的具体实施。成立品质工程联合巡查组,负责每日现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方案组织整改,建立巡查台账,持续跟踪,确保整改到位。根据施工进度,组织开展现场交流会,对施工工序、机械设备、控制要点等方面进行优化,全线推广,不断提升工程品质。
项目建设中,各参建单位围绕“平安百年品质工程”建设目标,提高质量意识,杜绝质量通病。一方面,狠抓品质和形象提升。各监理施工单位在赶进度的同时,首先抓好工程质量,既抓“内实”,还抓“外美”,把提升工程品质与外观形象作为突出工作来抓,抓实抓细抓落地。一方面,严把原材料进场关,严格实行原材料准入制度,杜绝不合格材料用于实体工程,打好品质工程基础。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全力解决质量通病。针对多发易发的质量问题,重点对路基填筑、边坡防护、排水高接远送、“三背”回填、桥梁桥面平整度、护栏线型等关键工序和薄弱环节进行提前谋划,预制切实可行的措施,在后续施工过程中进行精细化控制,做到切实消除质量通病。一方面,开展品质工程“回头望”。对存在的工程缺陷、问题进行全面排查、全面整改,实行“台账式”管理,“销号式”处理。自开工建设以来,对质量缺陷“零容忍”,清场了不合格材料,返工了部分路基、台背,拉倒了不合格墩柱等,通过强有力的质量管控措施,马泾项目实体检测各项指标均满足单点合格率95%以上、关键指标合格率98%以上、弱项指标合格率90%以上要求。
同时,马泾项目把安全生产放到与质量同等重要的地位,树立“隐患就是事故”理念,切实把“三管三必须”落到实处,不断完善责任体系,夯实“四个责任”,紧抓“关键少数”,构建上下一体、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格局,深入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狠抓“班前班后讲安全”,强化各级安全教育,努力提升全体参建人员的安全发展意识,项目建设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未发生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马泾项目严格贯彻执行全面从严治党总要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要求及其实施细则和“一岗双责”,开展纪检监察企地共建,认真组织开展主题教育,加强重大节假日执纪监督,不断推进项目廉洁建设,筑牢廉洁底线,一体推进“三不”建设,无违纪违规及受处分问题发生。
马家堡大桥。
科技赋能的马泾模式
马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实行“全段精品+突出亮点+科技赋能”模式,坚持以创新引领项目高质量开展技术攻关。在中上面层使用SBS-胶粉复合改性沥青、马家堡大桥和泾河特大桥设置太阳能视线诱导装置、泾河特大桥乐华一路段落采用降噪伸缩缝、钢箱梁桥铺装开展了UHPC超高性能混凝土试验段、泾河特大桥应用满堂支架整体平移等新材料、新技术,为发展交通强国提供科技支撑。
马泾项目作为三级信息化管理平台依托工程,推进BIM技术和智能化平台有效融合,实现高速公路项目实施的高效协同管理,将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的“提升高速公路建设运营智能化水平”交通强国试点任务落地落实。
同时,针对项目桥梁工程占比大的实际,马泾项目建设过程中重点打造标准化梁场施工,实现预制梁场智能标准化,提高施工效率,提升预制箱梁品质。马家堡收费站在全省首次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收费岛,大大缩短工期,提高管线布设的合理性与安全性,方便后期线路检修维护,收费岛可回收重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在马家堡立交宝鸡峡北干渠、红抽支渠改造中,通过新增斜拉主塔、锚碇结构、横梁改造为拉索锚固区、安设斜拉索等施工工艺,将连续梁体系转换为斜拉索支承体系;通过加厚原现浇梁底腹板、在新旧上部结构连接处设置Q355NH钢板、底腹板加厚部分增设预应力钢绞线等施工工艺,对既有渡槽进行接长,减少施工对道路通行的影响,实现了渡槽不拆即改,保证了灌溉需求,降低工程造价。
马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项目特点积极推进先进技术与工艺的应用,并组织梳理编写了多项优秀工艺工法,其中黄土地层临近既有管道(构造物)的桩基施工工法、盘扣式满堂支架整体平移并固定就位施工工艺、预制箱梁成套养生工法成功入选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组织编写的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先进经验汇总。
泾河立交
提质增效的马泾样本
提质增效是一个高频词,更是一个热词。让我们看看马泾项目如何让这个高频词落地落细落实。
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首先是向设计要效益。项目充分发挥EPC模式优势,将设计与施工深度融合,积极开展设计优化及核查,重点关注影响造价的设计方案,以经济实用性作为首要条件,多方式、多渠道论证比选,降低工程造价。在不降低工程安全和品质的条件下,管理处会同设计单位对桥梁桩基、钢箱梁、现浇梁等进行优化设计,节约投资2000余万元。
向管理要效益。动态调整施工组织,避免资源浪费,项目基本实现填挖平衡。受王家堡村房屋拆迁安置上楼费用问题制约,该段路基挖方短期内无法进行开挖,管理处对泾河立交路基填筑施工计划进行调整。先期进行桥涵拼宽工程,避免后期发生弃方处置增加费用。加强内部管控,节约管理成本,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津补贴发放标准,加强办公用品采购及车辆管理等,严格控制建管费用支出,节约建设管理成本。重考核求实效,均衡推进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以结构复杂、施工周期长等难点工程为重点,力争项目建设均衡推进。
向质量、安全及环保要效益。积极采用“四新”技术,强化过程质量控制,避免出现报废工程;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有针对性的制定环保措施,加强大气污染防治,避免环保问题发生。
向征迁要效率。管理处按照“一事一议”的原则确定天然气、电力电讯杆线、排水管道等迁改方案,组织产权、设计、施工、第三方协助单位相关人员深入现场调研,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迁改方案,同时采取工程措施减少迁改数量,节约工程投资。乐华一路天然气迁改费用节约220万元、靖西一线天然气迁改费用节约300万元;通过调整桩基位置,减少了瀛洲一街两处变压器和泾河河道排水管道迁改,节约费用约170万元……
在陕西省、西安市和西咸新区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陕西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建设管理公司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两年的栉风沐雨、凝心聚力、艰苦奋战,马泾项目全体建设者克服征地拆迁、文物发掘、横跨城区、大气污染防治等诸多困难和挑战,圆满完成建设任务,将马泾项目从“规划蓝图”变为“幸福实景”,为扎实践行交通强省战略和人民群众美好出行贡献了马泾力量。(文︱安立广 党风)
责任编辑:曹新宇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