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以来,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新收案件同比减少3639件。其中“建设工程纠纷调解工作室”接受法院委派调解案件526件,涉案金额13.89亿元,已办结案件499件,涉案金额9.62亿元。
文︱陈俊 李京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新城法院”)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因地制宜探索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挖掘整合社会调解力量,凝聚矛盾纠纷化解合力,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源头化解、实质化解。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希军为特邀调解员颁发聘书。
凝聚合力,构建多元解纷格局
新城法院在党委领导下,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加强与政府部门协调联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大格局。
新城法院与陕西省建筑业协会召开联席会议。
建强府院联动机制,不断扩大解纷“朋友圈”。先后与14个政府部门建立协调联动机制,达成16项诉调衔接制度;分别与区工会成立“法院+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站,与区卫健委建立医患纠纷诉前化解机制。纳入法院诉前调解特邀调解组织11家,特邀调解员85人;多元解纷力量不断壮大,多元共治“朋友圈”持续扩大。
延伸司法服务职能,画好纠纷化解“同心圆”。助力党委政府牵头的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指派诉讼服务团队入驻中心指导调解工作、进行司法确认,提供相配套的便民诉讼服务。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接待当事人60人次,司法确认案件156件。
新城法院联合新城检察院、公安新城分局送达司法检察建议书。
做实调解培训职能,提升多元解纷“质与效”。分批次对人民调解员进行培训指导,围绕高发、易发主要矛盾纠纷类型,组织专业法官及资深调解员授课指导,提升调解员的调解能力和水平,完成对41名特邀调解员的业务培训。
2024年以来,新城法院通过多元解纷机制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新收案件同比减少3639件。其中“建设工程纠纷调解工作室”接受法院委派调解案件526件,涉案金额13.89亿元,已办结案件499件,涉案金额9.62亿元。
前端用力,密织源头治理网络
新城法院依托诉调衔接机制建设,把诉调对接的“调”再往前延伸,积极争取支持、凝聚合力、拓宽路径,织密矛盾纠纷前端处理防护网,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支持、法院推动、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综合治理网络,合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达到“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
新城法院西一路人民法庭在社区调解。
做强人民调解平台,发挥诉前调解主阵地作用。全面激活“总对总”人民法院在线调解平台功能,深化“在线调解+网上立案+线上确认”一站式纠纷化解体系,实现矛盾预防、纠纷化解、音视频调解、司法确认等全流程在线办理。
创新纠纷解决模式,服务基层社会治理。参与社会治理过程中,新城法院以案件审理为依据,认真研判分析类型化矛盾纠纷成因,有针对性地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类型化纠纷诉前化解机制。比如“诉前调解+鉴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医疗纠纷诉前化解模式,“法院+行业协会”建设工程纠纷化解模式等多元解纷经验,先后被《中国审判》《法治日报》《西部法制报》等媒体跟踪报道。
眉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到新城法院交流金融纠纷调解工作。
坚持预防为先,推动矛盾纠纷止于未诉。针对审执工作中发现的社会治理问题,制发高质量司法建议10余份,督促相关部门加强管理,及时弥补管理漏洞,从源头上防范矛盾纠纷的产生。以司法建议“小切口”助力社会治理。建议医患纠纷多发的医疗机构规范诊疗流程,提高矛盾纠纷防范处置意识;就校园伤害案件频发问题,建议学校健全校园安全管理体系,加强思想道德和法治宣传教育,从源头减少校园安全事故。
强基固本,筑牢法庭前沿阵地
人民法庭身处矛盾纠纷第一线,是社会治理的“桥头堡”“前哨站”。新城法院以打造“枫桥式人民法庭”为主线,推进人民法庭与当地司法所、派出所、社区等基层治理单位联合共治,探索“法庭+”等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体系,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诉前化解。
太华路“萤火微光·法治联盟”开展“民法典宣传进社区”活动。
重心下沉,在末梢治理上下功夫。新城法院西一路人民法庭通过强化与辖区派出所、司法所、卫健委等基层单位合作,用好用活网格员、人民调解员等各类资源,引导基层部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探索“法庭+共治”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人民法庭对诉前调解提供法律指导和法治保障,通过诉前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予以司法确认,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调解不成功的案件,引导转入诉讼程序。以人民法庭为中心的矛盾纠纷化解分层过滤、梯次化解等多元解纷体系,对推动矛盾纠纷基层化解发挥了重要作用。四川省眉山市中院、山东省邹平市法院、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河区法院先后到新城法院西一路人民法庭调研学习经验,多元解纷的典型外溢效果明显。
新城法院西一路人民法庭成功在诉前化解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
端口前移,在法治宣传上出实招。新城法院太华路人民法庭以社区法官工作站、“萤火微光·法治联盟”为依托,常态化开展巡回审判、法治宣传进社区活动,不断加强法治宣传力度、扩大法治宣传广度,着力提升辖区群众的法治意识,通过以案说法,实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治理效果,引导辖区群众学法知法遵法守法,从源头上预防矛盾纠纷的产生。
范围拓展,在重点领域上求突破。人民法庭在持续加大对婚姻家庭、邻里矛盾等基层常见多发矛盾纠纷调解力度的同时,推动调解工作不断向医疗、劳动争议、物业等专业领域拓展。新城法院西一路人民法庭为妥善化解医疗纠纷,邀请专职律师、医疗专家组成了诉前调解队伍,构建医疗纠纷“诉前调解+鉴定+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调解模式,大量医患矛盾在诉前得到妥善化解。截至2024年11月,受理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134件,经诉前调解司法确认结案10件、双方达成协议撤诉7件、正在进行诉前调解案件53件、最终进入诉讼程序27件,占比仅为20%。案件平均审理时间由原来249天下降至91天,跑出了纠纷化解“加速度”。
“法院+建筑行业”调解模式被陕西电视台采访报道。
践行司法之力,牢筑共治之基。新城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秉持“如我在诉”意识,根植司法为民情怀,紧扣“公正与效率”主题,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主动融入基层社会综合治理,推动矛盾纠纷源头防治,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司法保障。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