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我们全家搬进这个小区后,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和以前完全不一样。能住上这么好的楼房,能享受这么好的环境,我们做梦都没想过。”当吴在玉提起今年8月刚入住的新居时,她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欢喜与激动。
旬阳四海逸家搬迁安置社区
吴在玉是旬阳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屈指算来,她从老家旬阳市仙河镇农村搬进城关镇四海逸家安置社区,才不到四个月的时间,用她的话说,自己还是个新居民,然而她却很快适应了这里的一切。“这里啥配套都有,出去购物、孩子上学、老人看病等各方面都很方便,和大城市没啥区别。”吴在玉说,她们全家6口人,生活中她和丈夫除了赡养两位老人,还抚养着两个正在上学的孩子。丈夫在周边打工,她也在附近超市上班,老人和孩子都能照顾到,以后会努力把日子过好。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群众吴在玉(右)的新家
吴在玉居住的是四海逸家搬迁社区内一栋共29层的高楼,乘电梯直达她家所在的22层。推开房门,宽敞明亮的房屋让人眼前一亮。沙发、冰箱、电视、空调等现代化的家具家电样样都有。“房间有130多平方米,是三室两厅的,有这么大的房子,我们很满足了。”吴在玉说,和过去在农村的老房子相比,差距太大了。“以前在山里面住的是砖混结构的房子,每遇到雨季,就特别担心暴雨灾害、滑坡之类的天气,那种担惊受怕的日子现在再也不会有了。”回想起过去的日子,吴在玉仍然心有余悸。她说真心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让她们结束了过去的那种岁月,拥有了现在的新生活。“只要人勤快,以后的日子肯定会更加好起来。”吴在玉信心满满地说。
“搬”出好日子,开启新生活。现在已搬出大山融入现代城市生活的还有吕河镇汉水小区的周旺马一家人。三年前,他农村老家的房子因山体滑坡导致房屋受损无法居住,按照搬迁政策,他们一家4口人搬进了吕河镇汉水小区第五期75平方米的小三室。“现在我们的生活要比以前强好多倍,不光居住环境好,而且就业门路也多。不愁日子过不好。”周旺马说道。
吕河镇业务干部家访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户周旺马(左)
从山村到社区,由村民变居民,旬阳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让搬迁群众圆了“安居”梦,有了新家园,过上幸福的生活。吴在玉、周旺马他们两家人搬迁前后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就是旬阳市强力推进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的一个生动缩影。据了解,旬阳市2023年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共涉及21个镇地质灾害在册隐患点77个,共搬迁安置153户488人。截至2024年11月25日,153户搬迁户旧宅拆除复垦、补助资金兑付和入住已全部到位。通过搬迁,消除了8个地灾隐患点。
为高质量完成2023年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旬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决扛牢政治责任,强化底线思维,全面落实省市安排部署:市政府常务会议听取市自然资源局避险搬迁工作汇报,筹措153万元资金,解决了旧宅拆除复垦资金问题;市自然资源局先后3次专题听取市搬迁办工作汇报,要求市搬迁办做好统筹协调和督促检查,及时解决各镇推进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市发改局、市自然资源局和市财政局联合印发了《旬阳市2023年增发国债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方案》,成立了避险搬迁领导机构,明确了搬迁条件、实施方式、验收等各环节具体操作办法,夯实了各镇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建立“日研判、周通报”工作制度,市搬迁办每天收集汇总搬迁工作进度,对各镇提出的问题进行会商研判,及时回复。定期通报问效,倒逼责任落实;建立工作提醒制度。市搬迁办对各镇在名单确定、旧宅拆除、不动产证书办理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实行点对点工作提醒;建立工作督导制度。成立2个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督导组,在搬迁名单锁定、旧宅拆除复垦和入住环节逐镇进行了3轮检查督导。各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一名科级干部包抓、一名中层干部负责和一个工程队实施的“三个一”模式,倒排工期,夯实责任,加快了旧宅拆除复垦,确保避灾搬迁项目在全市率先完成。
搬迁群众通过在社区内工厂务工,增加收入
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不是终点,而是幸福生活的起点。旬阳市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实施以来,紧紧围绕“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目标,帮助搬迁群众在社区工厂、产业基地等灵活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其收入,努力让搬迁群众“搬”出新面貌、“搬”出新天地。(薛玉德)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投诉举报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14043293号-10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