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曹新宇 李洋报道)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当前,我国传统电力系统正向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开放互动、智能友好的新型电力系统演进。
作为能源大市,榆林正在产业转型发展的道路上蹄疾步稳。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以服务榆林高质量发展为己任,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实践中保障群众用电、优化电网架构、服务新能源发展,为榆林绿色发展和 “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稳定电力供应,“绿电”温暖冬天
寒冬时节,走进府谷县黄甫镇黄甫村,蓝天碧日下,村民们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一派绿色和谐的景象。
“煤改电”以前,黄甫村村民一直采用烧煤取暖的方式过冬。煤烟危险系数高,烟熏过后墙上留下的浓重黑渍也很难打理,房前屋后堆放的煤炭,更是影响着村容环境的整洁。“煤改电”以后,村民们家里没有了往日“烟熏火燎”的气息,取而代之的是轻巧好用的电取暖器和干净整洁的家庭环境。
“自2023年开展清洁取暖以来,我们村已经有98户村民家里用上了电采暖,现在冬天取暖方便快捷,既环保又高效。”府谷县黄甫镇黄甫村党支部书记刘雅林说。截至目前,黄甫镇已在段寨村和柏林峁村建设两个示范村,试点推广“太阳能+生物质燃料+屋顶光伏+节能外墙保温”耦合的取暖模式。而在整个府谷县,今年涉及煤改电的项目就有37个。
干净整洁的村镇道路。摄影/李清伟
清洁取暖一头连着蓝天白云“清洁度”,一头牵着百姓过冬“冷暖度”,“绿电”让百姓享受温暖的同时,也为区域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振兴作出了积极贡献。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完成51个村“煤改电”配套配网工程建设,对147个村进行动力电改造;全力服务榆林市12个县区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米脂县首批千村光伏项目已建成并网。
清洁取暖,稳定的电力供应是重中之重。2024年11月22日,国网榆林供电公司330千伏上郡变电站3号主变压器送电成功,为迎峰度冬保供电提供了坚强可靠的电力保障。今年迎峰度冬期间,榆林电网最大负荷预计将达到1150万千瓦,同比增长13.5%。为有效应对度冬负荷高峰,入冬以来,该公司有序完成1078项秋检工作,同时采用“人工+智能”模式对重要变电站、重点线路设备开展智能监控和特殊巡视,保障冬季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为确保群众温暖过冬,该公司依托“网格化”供电服务模式,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深入供暖企业开展专项用电检查和设备消缺工作,确保用电设备“零缺陷”运行,让“电暖流”护航供暖季。
以“煤改电”等电网建设项目为抓手,不断提升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在身体力行中让“绿电”深入千家万户,为榆林“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力支撑。
优化电网架构,增强绿色动能
2024年12月2日,陕西有色区域电网改接工程220千伏有云I、II线(有色动力变至白云变)开π改接至330千伏文昌变启动投运,标志着220千伏白云变由蒙西电网转入陕西电网供电。
榆林330千伏文昌变电站是“十四五”期间陕西省、榆林市重点电网建设项目,是全国首座覆盖330千伏、220千伏、110千伏、35千伏、10千伏五个电压等级的330千伏变电站,对于优化榆林北部330千伏区域网架结构,提升断面输送能力,增强新能源消纳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该站已于7月投入运营。
文昌变电站。摄影/李清伟
“我们将持续加强施工组织,确保于2024年12月底有色全域转入陕西电网供电。”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建设部主任工程师屈宏志表示。
2024年是榆林电网大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大构建的关键一年,也是“十四五”电网建设攻坚的决战之年。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不断优化区域电网结构、提升电网供电可靠性,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电力保障。
此外,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大力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持续为区域发展提供绿色动能。由湖北能源投资的榆林2100兆瓦光伏大基地项目是当前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光伏基地之一,占陕武直流一期600万千瓦的35%。项目并网后年发绿电41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125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70万吨,对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该基地6个新能源子项目已全容量并网,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以子项目之一——榆阳二期200兆瓦项目为例,可实现每年上网电量4亿千瓦时,节省标煤12万吨,减少排放温室效应气体二氧化碳30万吨,二氧化硫182吨,氮氧化物约166吨,并可减少相应的废水排放。
而新能源项目的作用并不止于节能减排。根据测算,榆阳二期200兆瓦项目短期促进就业人口2000人,电站建成后具有25年稳定的运营管理需求,可提供长久的就业贡献。同时,在电站种植牧草,既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发电、治沙、种植协同发展。牧草可用于规模化养殖,实现产业兼容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也有着重要意义。
不断优化电力架构、推动“绿电”项目发展,国网榆林供电公司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电力保障的同时,也让“绿色动能”为发展增添了更多的机遇。
全力服务“新能源”,保障绿色发展
2024年11月1日,随着陕西神能投大保当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投运,榆林地区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2011.325万千瓦,占电厂装机总规模的51%。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过半,离不开国网榆林供电公司在服务新能源发电项目方面的超前谋划和贴心服务。
光伏发电项目。摄影/李清伟
榆林风力和光照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新能源企业入驻。为更好地服务新能源项目,该公司制定了详实全面又富有针对性的电力服务方案。积极主动联系新能源项目业主,建立新能源并网工作线上答疑群,开展新能源接入启动流程、关键技术标准和运维管理技能指导,为新能源项目并网工程介绍典型设计方案;动态了解在建项目进度信息,及时提醒项目业主开展后续工作,实现新能源企业的按时并网发电;以“首问负责制”主动对接用户,以“片区经理制”密切跟踪新能源建设进度,为新能源项目提前编制新设备启动“一企一册”方案,整体业务流程办理时长平均缩短至15天,新能源并网工作质效逐年提升。
近年来,为了保证新能源项目接的进、送的出、用的好,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按照榆林地区“750千伏电网全面提升、330千伏电网加速布点、110千伏电网融合优化”的电网建设思路,在提升区域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的同时,结合新能源装机占比提高等因素,适度超前规划电网设施建设,做好省市重点项目及新能源项目的跟踪和接入服务,电网安全和运行适应性逐年攀升。
清洁电能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国网榆林供电公司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保供和转型,积极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常态化跟踪项目进度及并网需求,全力保障全部合规新能源项目及储能设施规范并网、高效消纳;坚持“日管控、周分析、月统计”的新能源消纳管理模式,优化调度运行,动态优化调整消纳策略;按照“区域内短期交易+省间现货交易”齐头并进的方式,通过跨省调峰、省间现货等多种形式开展省间余缺互挤,增购可再生能源电量,提升消纳水平;协调省气象服务中心、主流功率预测厂家等建立极端天气功率预测人工干预管理流程,提升新能源功率预测水平;充分发挥大电网资源配置优势,加快电网补强升级,促进区域源网荷协调。
截至2024年11月底,榆林电网新能源总装机达2016万千瓦,其中光伏装机达1165万千瓦,约占全省光伏装机的40%;风电装机851万千瓦,占全省风电装机的63%。新能源发电量达226亿千瓦时,新能源利用率达93.51%。“绿电”的大规模应用,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也引领着榆林的产业转型。
文昌变电站作业现场。摄影/李清伟
群众满意,“绿电”保障;产业转型,“绿电”助力。国网榆林供电公司正扎实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发展,不断提升供电保障能力、优化区域电网结构、积极服务新能源开发利用,让“绿电”惠及千家万户的同时,推动榆林产业转型和绿色发展,助力“双碳”目标实现,为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榆林实践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杨羽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