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是中国唯一以航天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誉为“中国航天动力之乡”、“北斗创新发源地”,这里产业集群特征明显,市场主体多,楼宇企业多,矛盾纠纷相应也多,西安市长安区人民法院航天产业基地人民法庭便坐落于此。
近年来,航天产业基地人民法庭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吸收人民陪审员、特邀调解员、网格员等解纷力量,深入推进源头解纷、多元解纷工作。2024年的最后一个月,长安法院全院上下都在全力冲刺,为取得全年任务的“关门红”奋力拼搏。而航天法庭仅用一周的时间已成功调解各类案件30余起,调解金额达2000余万元,调解当日履行金额达1500余万元。
一、下好普法“先手棋”, 从源头树立法治意识
航天法庭利用基层人民法庭联系人民群众“第一线”的优势,在日常工作中将最新的内容、以最快的速度、使用最“接地气”的手段送到辖区人民群众和企业身边,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法治理念不断树立在百姓心中,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公司的各项制度需要合理合法,在履行与其他商业主体签订的合同时更应依法依规履行,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庭长薛兵兵在走访企业开展普法宣传时经常这样讲。
今年以来,航天法庭的普法小分队先后走进中铁北京工程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中明建投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碧盈置业有限公司、西安晟光硅研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了多次“送法进企”活动。通过与企业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向企业介绍长安法院优化营商环境及“两行动、两措施”工作内容,了解企业发展历程、管理制度、合同签订等情况,同时针对性地向企业管理人员普及劳动用工风险化解、建设工程领域共性问题预定、调解、强制执行等法律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答企业员工提出的法律问题,并辅以典型案例加深理解,进而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能够与国家和社会经济发展改革的大政方针保持步调一致,帮助企业树立诚信经营和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意识,使企业进一步依法依规解决矛盾纠纷。
二、打好化解“组合拳”, 引入多元力量实质解纷
“上医治未病”,这是古人在治病救人中总结出的智慧。航天法庭的法官们在案件的办理中也有效借鉴古人的经验,积极与辖区内有调解经验的调解员联系,安排合理时间让调解员驻庭在诉前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调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对方对欠款金额没有异议,咱们约个时间,敲定一个大家都满意的还款方案,连官司都不用打!”中午十二点,马学文终于挂掉了早上的最后一通电话。他是航天法庭的特邀驻庭调解员,也是法庭诉前调解工作的主要力量。作为一名法律知识和调解经验都非常丰富的调解员,马学文在调解工作中有一套自己的“心经”。“当事人到法院来是寻求一份公正、公道的,调解要保持客观中立的立场,才能赢得当事人的信任”。他这样说道。马学文有一个专门的调解笔记本,里面罗列了每一起诉前调解案件的原被告名称、案由、争议焦点、原被告意见、调解时间等信息,在每一个调解前,他都对案件了熟于心。12月伊始,马学文已经调解了14件案件,其中2起案件原告自愿撤诉,另外12起案件经法官审核后出具了民事调解书,他的高效率不仅为当事人快速解决了矛盾纠纷,也为航天法庭源头解纷工作注入了重要的社会力量。
三、唱好调解“重头戏”, 不断做实司法为民
航天法庭辖区内企业数量众多,涉企类案件数量占总受理案件总数的九成以上,其中又以合同纠纷居多。针对这一特征,航天法庭法官结合案件具体情况,从了解涉诉企业的行业背景、商业运行模式入手,深入了解纠纷起源和当事人诉求,针对性解释法律法规,帮助双方企业寻求调解的共赢方案。
近日,航天法庭副庭长贺美荣在审理一起建筑物资租赁合同纠纷中,发现双方虽因租赁费对簿公堂,但具有多年合作基础。为了使双方能够继续延续之前良好的合作关系,她一方面引导原告公司理解建筑行业遇冷、回款慢等问题,劝导其从今后长远合作考虑,另一方面向被告公司表明其应依据双方合同支付原告公司租赁费的事实。经过贺法官对案件诸多事实及法律的解释,同时佐以双方企业各自困难的具体情况,逐步打开了原、被告企业的心结,双方一致表示愿意各退一步,最终达成了双方均认可的调解方案,最终双方就该100余万的租赁费用达成了调解协议。
四、打赢重点人群“主动仗”,全力以赴解“薪”愁
近年关,航天法庭受理的“讨薪”案件多了起来,同一法律主体被不同劳务者起诉的情况时有发生。航天法庭法官秉持“如我在诉”的理念,把当事人的“难事”当作自己的“家事”,通过感同身受、释法说理,化解劳动者烦“薪”事,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王琼是11月底刚刚从院机关调动至航天法庭的法官,之前一直办理执行案件的她在到航天法庭工作的第一周,就受理了两起农民工讨薪案件。多年的执行工作经验使她更加明白“真金白银”对于农民工的重要性。在受案之初,她就发现两起纠纷的被告都是同一家企业,于是她在阅卷后主动给被告公司拨通了电话。在了解了案件的原委后,她通过“背对背”的方式,分别向原、被告释明了其在合同中的权利义务,也用女法官特有的温情劝说被告理解农民工的不易。经过她的不懈努力,最终被告同意支付二原告劳务费共计8万元,两起纠纷均以调解方式同时化解。近一周以来,航天法庭已经成功调解十余起劳务合同纠纷,确保当事人在年前至少可以拿到一笔劳务费,切实化解了劳动者烦“薪”事。
人民法庭不仅是接触人民群众的“第一线”,更是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最底线”。
下一步,航天法庭将继续坚守司法为民初心,持续深耕主责主业,不断提升案件质效,健全和完善符合人民法庭实际的审判管理机制和审判团队运行模式,以实际行动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用心用情办好民生案件。同时,航天法庭还将不断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深化多元解纷机制,充分汇聚更多解纷力量,丰富调解形式、改进调解方法、提升调解技巧,推动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导和疏导端用力,探索定分止争更优解,为航天产业基地社会治理贡献更多司法力量!(贺美荣)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