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网——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唯一官方中文网
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西安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发布时间:2024-12-17 10:08:06 推广 来源:西安新闻网

交通建设加速推进,重点产业链量质齐升,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考古又有重要发现……临近岁末,西安多领域跑出“加速度”,交上一份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交通建设好消息频传

上周,西安高铁建设“进度条”持续刷新。

12月11日,西康高铁首条万米隧道贯通。“标志着西康高铁全线控制工程取得阶段性进展”,人民网刊文表示,该线路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安康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以内。

当日,据中华网报道,西渝高铁康渝段安康汉江大桥缆索吊机圆满完成荷载试验。

“西渝高铁建成通车后,西安至重庆的铁路出行时间有望从现在的6小时缩短至2.5小时左右。”

12月13日,西十高铁商洛西站顺利封顶。中国新闻网介绍,西十高铁开通后,西安至十堰实现1小时内到达,西安至武汉的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5小时缩短至2.5小时左右。

当天,西延高铁渭河特大桥连续梁全部合龙。14日,光明日报文图并茂关注建设进展:“西延高铁是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建成投入运营后,西安至延安两地铁路运行时间将从目前的2.5小时缩短至约1小时。”

光明网15日推送文章盘点了连日来西安和陕西高铁建设取得的多项新进展,称“为后续确保项目如期建设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重点产业链量质齐升

近年来,西安和陕西大力实施“链长制”,全面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12月12日,人民网刊发报道《累计支持重点项目428个!陕西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文章说:“西安比亚迪扩产项目相继建成,成为全球重要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另据中国日报网报道,截至12月13日,比亚迪西安工业园已完成年产百万辆目标,全年产量首次突破100万辆,彰显了西安汽车产业的强劲实力。

人民日报11日文章《新质生产力稳步发展——二〇二四年中国经济观察③》中,关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并以陕西为例,介绍体制机制持续优化:“为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陕西探索实施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推动越来越多的存量成果、静态资源加快转化。”

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小单元”,是推动产业集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平台。人民网13日稿件《一栋楼就是一条产业链 产业园区转型发力正当时》,报道西安碑林科技产业园为孵化中的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推动了众多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企业的创业与发展。

新华社报道《记者手记:秦岭脚下,“忙碌劲儿”里感受农业发展的活力》,通过长安区的“半城半农”格局,到鄠邑区“回乡创客”、蓝田县“乡村主理人”、周至县农业经纪人等农村新业态新场景,展示了秦岭脚下西安农文旅融合发展活力。

西安考古又有新发现

12月10日,央视新闻客户端发布重磅消息《陕西西安神禾原考古发掘古墓葬1240座》。报道说,考古人员对位于西安市长安区贾里村的一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遗址、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掘清理墓葬1240座、灰坑2295座、其他遗存134处,涉及年代为西汉早期至清代晚期,出土文物近4000件(组)。

“其中,唐玄宗董贵妃之亲族董氏家族墓为研究唐玄宗晚年社会、政治及相关决策影响提供了佐证。”中国新闻网解读此次考古发掘的重要意义。

今年8月23日商务部对外发布的第一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优秀实践案例中,“老菜场”更新改造项目入选全国5个街道社区案例。12月15日,人民日报刊文《陕西西安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古城“微改造”烟火暖人心》,聚焦位于建国门东南城墙脚下的老菜场文化创意街区:“早晨菜篮子,夜晚咖啡屋,楼下烟火气,楼上艺术范——市井气息与时尚元素悄然交融。”

文章表示,到2025年底,西安市将创建不少于150个高品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示范带动全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便利化、标准化、智慧化、品质化水平全面提升。

赛事多、人气旺,西安体育产业跑出“加速度”。《全国26支气排球队陕西过招 助力群众体育发展》《陕西:“篮球火”燃爆冬日》《世界男排联赛赛程公布 分站赛落户西安》等报道在中国新闻网、人民网、央广网等媒体平台持续推送。

西安城市文化传播工作室 王莹

责任编辑:曲静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法律顾问|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