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道讯 (李晓燕 报道)11月13日,西安市委宣传部、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千年古都 诗意长安”西安大遗址保护主题新闻发布会。汉长安城是我国现存规模宏大、遗迹丰富、格局明确、保存较为完整的古代统一帝国的都城遗址。保护利用好大遗址,使命光荣、意义重大,特别是对于千年古都西安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图片来源:王旭东
汉长安城始建于公元前202年,自汉高祖刘邦称帝,历11代214年,先后出现文景之治、汉武盛世、昭宣中兴等重要历史阶段,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统一国家的历史标志和象征,是丝绸之路的历史起点。城垣内面积36平方公里,主要建筑有未央宫、长乐宫、建章宫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际化大都会和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城。西安十三朝古都中有西汉、新莽等10个王朝在此建都,是古代延续使用时间最长的都城。
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管委会副主任毛新亮介绍,在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实践中,始终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在完整保护的基础上,系统阐释汉长安城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努力将汉长安城遗址区打造成为遗址保护科学、文化传承鲜明、生态环境优美、文旅深度融合的“中华文明标识地”。
西安市文物局副局长唐龙表示,大遗址保护利用是一个系统持续的过程,西安市把大遗址保护作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工作重点,按照“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推进遗址保护利用,在遗址的城市中促进融合发展”的工作思路,探索出了大遗址保护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提高相结合、与当地城乡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当地生态环境改善相结合的理念(“四个结合”保护理念),形成了以汉杜陵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退耕还林模式”,以秦始皇陵为代表的“国家公园模式”,以唐长安城城墙遗址公园为代表的“市民公园模式”,以大唐西市遗址博物馆为代表的“民营资本投资模式”,以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为代表的“集团运作模式”,实现了大遗址与现代社会的相融共生。
下一步,将持续提升大遗址保护水平,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推动实现重点保护向全面保护、系统保护、整体保护转变;持续提升大遗址研究阐释水平,深挖大遗址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持续提升大遗址展示利用水平,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突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强化科技赋能,积极构建大遗址展示利用体系,让大遗址更好绽放时代光彩,为打造新时代大遗址保护利用示范样板贡献“西安探索”。
据了解,西安市逐年加大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市级文保资金从2020年的2500万元增至今年的1亿元。同时积极争取中省文保专项资金倾斜支持,2020年至今共争取中省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约4.65亿元,其中大遗址方面专项资金约2.07亿元,相继组织实施了秦汉栎阳城、阿房宫、西汉帝陵、隋唐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等大遗址文保工程,有效改善了大遗址保护状况,提升了遗址周边环境,夯实了大遗址保护利用基础。
责任编辑:曲静
版权所有 中国报道杂志社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07311号 电子邮件: chinareport@foxmail.com 法律顾问:北京岳成律师事务所
电话: 010-68995855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新出网证(京)字 189号 京ICP备0810342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508